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4篇
  免费   120篇
各国政治   4篇
工人农民   3篇
世界政治   3篇
外交国际关系   157篇
法律   139篇
中国共产党   8篇
中国政治   12篇
政治理论   9篇
综合类   16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生长试验、免疫放射分析和定量PCR方法,观察了生长猪血液中类胰岛素生长因子(IGF-I)及其结合蛋白(IGFBP3)数量的变化和IGF-I基因在肝中表达量的变化。结果显示, 每1 kg饲料中添加125-250 mg铜,能够上调IGF-I基因的表达量,显著提高猪的平均日增重,促进生长猪循环血液中IGF-I浓度的增加。试验结果证实,铜是通过促进生长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轴相关因子的合成和分泌来发挥促生长作用的。  相似文献   
2.
人离体肝组织胺类产生与死亡时间和环境温度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在不同环境温度下,人离体肝组织中有机胺类产生量随死亡时间变化的规律,为某些碎尸案的死亡时间推断提供参考资料。方法应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外标法,动态检测人离体肝组织中组胺、腐胺、尸胺和未腐败氨基酸含量。结果在8℃、15℃、23℃和32℃环境下,有机胺类产生量分别于人死后肝脏即刻离体69h、54h、40h和33h趋于最大值,并且在到达峰值之前,各温度组离体肝组织中有机胺类生成量均与死亡时间成正比关系。结论人离体肝组织中有机胺类产生量与死亡时间和环境温度在一定范围内均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抗O型口蹄疫病毒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其生物学特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灭活O型口蹄疫病毒为抗原免疫BALB/c小鼠4次后,取致敏的脾B淋巴细胞和SP2/0小鼠骨髓瘤细胞进行融合,在HAT选择培养基中培养2周,经间接ELISA法筛选,最终获得了3株抗O型FMDV的阳性杂交瘤细胞株,命名为2F1、2G7和6H4。血清学试验证明该McAbs能与FMDV抗原结合,具有高度特异性。  相似文献   
4.
将重组鸡痘病毒(rFPV-IFN-γ)与IBD MB43弱毒疫苗联合接种SPF鸡,研究重组鸡IFN-γ对IBD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rFPV-IFN-γ和MB43弱毒疫苗联合免疫组(MB43+rFPV-IFN-γ)及rIFN-γ和MB43弱毒疫苗联合免疫组(MB43+rIFN-γ)在免疫后第2周即可检出ELISA抗体,比MB43疫苗单独免疫组早1周.用IBDV Gx株攻击后,MB43+rFPV-IFN-γ组和MB43+rIFN-γ组免疫鸡的脾只有个别淋巴细胞核浓缩、核崩解,少数滤泡萎缩变性坏死;胸腺损伤程度轻于MB43疫苗单独免疫组和非免疫对照组.免疫后1周,3个免疫组外周血CD8+T淋巴细胞含量均显著高于非免疫对照组,CD4+T淋巴细胞含量变化不明显;攻毒后第2周,3个疫苗免疫组CD4+、CD8+T淋巴细胞含量均显著升高,各组之间CD4+、CD8+T淋巴细胞含量无明显差异.证实,rFPV-IFN-γ和rIFN-γ可加强疫苗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5.
采用白酒灌胃及饲喂高脂饲料的方法建立大鼠酒精性脂肪肝病模型,探讨牛磺酸对酒精脂肪肝病大鼠脂肪代谢的影响。将40只Wiste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10只)、模型组(10只)、预防组(10只)和治疗组(10只),试验周期共为16周。检测牛磺酸干预后大鼠血清中的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甲状腺激素(T3、T4)的含量,制作大鼠肝组织切片,观察病理学变化,从而研究牛磺酸的药理学效应。结果表明,牛磺酸可以有效降低大鼠血清中TC、LDL-C、TG、T4含量,提高大鼠血清中HDL-C、T3含量;牛磺酸能够减轻肝的病理损伤程度,表现为牛磺酸干预后大鼠肝细胞脂肪变性数量明显减少,脂肪空泡变性程度明显减轻。  相似文献   
6.
口蹄疫病毒3D基因的真核表达及其表达产物的功能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鲁彬 《中国兽医科学》2006,36(10):800-804
利用RT-PCR技术扩增口蹄疫病毒(FMDV)编码RNA依赖的RNA聚合酶的3D基因,经测序确认后将其克隆到真核表达质粒载体pcDNA3.1( )中,重组质粒pcDNA3.1( )-3D经HindⅢ、XbaⅠ双酶切后转染至BHK-21细胞,用纯化的目的蛋白进行Western-blotting鉴定,并预测该3D基因表达产物的三级结构。结果显示,获得分子质量约55 ku的单一3D基因表达产物,其三级结构较为保守。利用RNA细胞内复制体系和荧光定量RT-PCR技术,证明3D基因表达产物在细胞内可促进口蹄疫病毒基因组的复制。  相似文献   
7.
囊素对猪口蹄疫灭活疫苗的免疫增强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提取的天然囊素(10μg/mL)和O型口蹄疫灭活疫苗协同免疫45日龄仔猪,研究了其对O型口蹄疫灭活疫苗免疫效果及仔猪增重的影响。将32头健康45日龄仔猪随机分为4组,0.5 mL疫苗 囊素免疫2次(Ⅰ)组1、.0 mL疫苗 囊素免疫2次(Ⅱ)组1、.0 mL疫苗 囊素免疫1次(Ⅲ)组和1.0 mL疫苗免疫2次(Ⅳ)组(疫苗对照组),用液相阻断酶联免疫吸附试验(LB-ELISA)检测各组猪免疫前及一免后第14、28、42、60、74、881、02 d的口蹄疫血清抗体效价并称重。结果,Ⅱ组抗体水平显著高于Ⅳ组(P<0.01),Ⅰ组、Ⅲ组和Ⅳ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一免后第60~110 d仔猪平均日增重囊素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囊素可以提高口蹄疫灭活疫苗的免疫原性,提高猪增重,促进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8.
将360只1日龄天府肉鸭随机分为6组,分别喂以对照日粮(Cu 8 mg/kg)和高铜日粮(Ⅰ组:Cu100 mg/kg;Ⅱ组:Cu 200 mg/kg;Ⅲ组:Cu 400 mg/kg;Ⅳ组:Cu 600 mg/kg;Ⅴ组:Cu 800 mg/kg)6周,研究日粮铜添加水平对雏鸭肝及其相关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Ⅱ组、Ⅲ组、Ⅳ组、Ⅴ组雏鸭肝出现不同程度的病理损伤,肝细胞颗粒变性、空泡变性。Ⅳ组、Ⅴ组肝铜含量和血清铜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Ⅲ组、Ⅳ组和Ⅴ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活性显著升高(P<0.01)。结果表明,日粮铜含量达400~800 mg/kg即可引起肝的病理损伤。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褪黑素对内毒素血症山羊肝线粒体自由基代谢的影响,将48只山羊随机分为4组,生理盐水组(NS组)、内毒素组(LPS组,1 mg/kg)、褪黑素组(MT组,1 mg/kg)和褪黑素保护组(MT LPS组),每组分别在处理后第3和6 h各宰杀6只羊,取肝组织,提取肝线粒体,检测肝线粒体中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总抗氧化能力(T-AOC)、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结果显示,内毒素血症时山羊肝线粒体中抗氧化酶的SOD、GSH-Px、GR和CAT活性降低,T-AOC活力下降,MDA含量明显增加,而褪黑素保护组肝线粒体抗氧化酶活性普遍回升,MDA含量明显下降。提示,褪黑素能减轻内毒素血症山羊因脂质过氧化造成的肝线粒体损伤,保护肝线粒体功能。  相似文献   
10.
从广西患花肝病的雏番鸭肝、脾分离到 3株病毒 ,定名为NM1、NM2 、NM3。这 3株病毒能在番鸭胚和番鸭胚成纤维细胞上增殖 ,并产生细胞病变。人工感染 1日龄番鸭致死率达 10 0 % ,但对鸡、康贝尔鸭和鹅不致病。分离毒对氯仿不敏感 ,耐热、耐酸 ,不被DNA抑制物所抑制。分离毒的细胞培养物经超薄切片 ,磷钨酸负染 ,在电镜下观察到大量球形、实心 (少量空心 )的病毒粒子 ,其直径 6 6~ 70nm ,无囊膜 ,属无囊膜的RNA病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