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6篇
各国政治   1篇
工人农民   2篇
世界政治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2篇
法律   25篇
中国共产党   8篇
中国政治   18篇
政治理论   9篇
综合类   26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根据时代精神,对道家提出的"自胜者强"的思想系统地进行了新的诠释.对于塑造现代企业家的理想人格,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许建良 《桂海论丛》2007,23(5):28-31
"智德"是福泽谕吉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先"智"后"德"的程式.智德虽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但没有智慧的道德就是"无德",智慧是道德的导标和保证.社会的发展,光有道德绝对免除不了罪恶,只有追求"智德兼备",提高人们的认知能力,社会才能趋向真正的文明;应用开发智慧的方法来发展道德,营建"人心风俗".  相似文献   
3.
王申 《法律科学》2005,23(4):13-23
法官在审判活动中既需要把握体现在法律规则和司法制度中的理念,又需要通过自己的理念进行事实判断和法律解释。法官之所以有智慧,并不是因为他有理性,可以掌握一些法律的原理并根据这些原理处置他们的纠纷案件,而是因为法官能依据情景的可能性并能根据这种案件的实际状况来采取措施。一名称职的职业法官不应再限于法律知识学习,他要的是用智慧去追求法律整体的逻辑一贯性和条文之间的关联性,注重对规范合理性涵义的推敲与综合操作,留心于确认法条背后的共同原则和指导原理。  相似文献   
4.
伊蕾是当代文学史上诗歌新生代时期的一位独特的女诗人,她的作品是一个时代的心灵缩影,其诗歌意识及艺术表现形式都值得人们予以应有的关注.  相似文献   
5.
胡风的主要贡献是以其鲜明的主观战斗精神为核心而形成的诗学思想.他的诗学思想主要表现为高扬主体的现实主义诗歌观念形态;创作主体情感饱满的诗歌观念形态;"人诗合一"的人文思想形态;形质交融、统一的诗美风范形态等.他的诗学思想对七月诗派的构成、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在中国现代诗歌史上也具有不可磨灭的价值和审美意蕴.  相似文献   
6.
杜溶诗在清初诗坛迥异于竟陵楚风,也置于虞山、云间诸体之外,形成独具一格的诗体--茶村体.茶村体的诗学意义体现于:在晚明公安、竞陵横扫诗坛之际,茶村体却能不染楚风;尊古守道,宣忠扬孝是杜溶诗文创作的主要动机,并重新将诗歌之旨定位于载道的高度;独尊少陵,对前后七子、公安、竞陵既有公允地反拨,亦有合理地修正.茶村体以独特的尊古方式丰富了晚明清初诗坛.作为清初诗坛的异响,茶村体在其时孤鹤独鸣,未显当世.但在作者卒后半个世纪,诗坛却给予了积极的回应--直接影响了清中期诗坛.  相似文献   
7.
明中后期,以前、后七子为代表的齐文化与以公安、竟陵为代表的楚文化相互争雄,而相对弱势的吴文化则始终与齐、楚文化并飚诗坛。吴中徐祯卿加盟于前七子复古阵营,却固守其吴文化属性;太仓王世贞作为后七子领袖,但其吴音不改;钱谦益力纂《列朝诗集》,旨在保护吴文化传统。明中后期诗坛上此起彼伏的诗学纷争说明了地域文化之间永远处于碰撞冲突和交汇融合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8.
中国电影的诗意美学品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民族电影在发展中,形成了具有东方意境美学特征的诗意电影形态。诗意电影的特征是:散点透视的镜头语言、抒情言志的表意方法、情景交融的意境营造以及散文化的叙事策略。  相似文献   
9.
中国珠算在世界计算工具发展史上举足轻重的地位说明珠算与计算机并行不悖、相辅相成的关系。历史证明珠算具有卓越的计算功能;"珠心算"的兴起,反映了珠算的教育启智功能无可估量;既是科学技术的载体,又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本文着重论述了信息社会中国传统的计算工具珠算盘的价值、功能和发展前景问题。  相似文献   
10.
《百花齐放》和《红旗歌谣》的创作与编辑是郭沫若在大跃进年代最具代表性的诗歌活动。当时中国知识分子处于整体上被改造、文学创作失去自由的环境中。郭沫若虽然有着灵魂的挣扎与困惑,但从他参与的诗歌创作和编辑工作中看,其精神的主导面,不是疏离这种严酷的环境,而是顺应和强化着这种严酷的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