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2篇
法律   1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4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1.
目前,韩国的实体经济保持着良好的恢复态势,就业、工资情况有所改善,基本实现了稳定物价的目标,维持经常收支黑字基调,金融市场趋于稳定,金融制度得到改善。但韩国经济面临着对外来冲击缺乏抵抗力,经济过度依赖特定产业,出口集中于少数国家,金融市场结构脆弱,就业的结构性问题加深等一系列的结构性问题,其出路在于采取内需拉动型的稳定增长模式,扩大产业群,构筑韩国特色的灵活安全的就业体系,构建支撑实体经济发展的安全的金融体系。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组织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社会组织发展迅速,形成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新格局使社会组织布局得到调整,结构不断优化,质量逐步提高,群众有序参与、有效覆盖城乡、门类齐全的社会组织体系基本形成。在后危机时期,要充分认识社会组织在我国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的重要作用,研究制订我国社会组织发展规划,积极推进社会组织参与社会建设的能力,拓宽参与的广度,提升参与的深度。  相似文献   
3.
近年,东盟国家经济相继从衰退中复苏,逐渐摆脱国际金融危机的阴影。随着全球经济形势的动荡和增长趋缓,东盟国家的经济增长呈现出减缓的趋势。后危机时期,东盟国家积极调整宏观经济政策,加快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在新的国内外经济形势下,东盟国家经济发展将面临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4.
刘艳 《行政与法》2010,(9):54-56
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基本结束,世界经济形势出现了企稳回升的迹象,整个世界进入了后危机时代,后危机时代的经济和社会问题已经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本文探讨了后危机时代社会稳定面临的形势和问题,提出了解决新形势下社会稳定问题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5.
ABSTRACT

The economic crisis of 2008–2010 revealed the extreme vulnerability of Lithuania to global financial shocks. However, instead of reforming Lithuanian capitalism, the domestic political and business elites chose to write off the enormous social and economic costs incurred during the 2008–2010 crisis as an expense of continuing doing business in a way that was typical to the pre-crisis, booming years of ‘the Baltic tigers’ (2000–2007), i.e., relying on the unstable and inequitable growth model based on foreign capital inflows and remittances, suppressing and keeping wages and taxes on capital low and exporting cheap-skilled labour to the core EU countries. We illustrate this return to business as usual in Lithuania by analyzing the political process of contestation and eventual consolidation of neo-liberal consensus among domestic political actors that resulted in the passage of the new Labour Code enabling creation of ‘flexible’ labor markets. Social and political implications of the resurgent neoliberal hegemony in post-crisis Lithuania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6.
金融全球化和跨国银行的大量涌现推动了全球经济和国际金融的发展,另一方面也使危机的发生和传导呈现出全球化的趋势。2008年下半年始于美国华尔街的金融危机迅速波及全球,2009年二季度以来,随着危机的缓和,经济的复苏,全球进入后危机时代。本文就从这样一个特殊时代的跨国银行监管体制入手,对跨国银行监管制度的现状和缺陷进行了分析和论证,以比较国际社会和各发达国家的跨国银行监管体制,总结其成功经验,指出其不利措施。最后,对后危机时代跨国银行监管制度应采取的改革举措进行了思考,同时期望对完善我国的银行监管体制提供参考性建议。  相似文献   
7.
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自2008年爆发以来,几乎席卷全球,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经济受到重创。美国一方面需要中国的帮助,向中国大举借债,在外交领域向中国示好,另一方面转过身来就发动中美之间的贸易战,抑制来自中国企业的竞争,阻碍中国新技术企业向美国的出口,以此作为恢复美国经济、保持美国竞争优势的战略措施。后危机时代中美贸易摩擦更加剧烈,新技术产业已成为双方争夺的焦点,企业须有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8.
后危机时代消费者行为及其加强舆论引导的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危机时代人们的消费行为较危机前和前危机时期产生了较大的变化。社会舆论引导应根据消费者行为变化进行相应的调整,以此来提振居民的消费信心。  相似文献   
9.
在后危机时代中,一些发达国家的主流政党纷纷陷入生存困境:政党的社会治理方法缺乏有效性,治理能力下降;政党之间缺少稳定的政治联盟;社会的稳定与秩序受到冲击;政党输出的政策与纲领饱受民众质疑。为化解危机摆脱困境,这些政党一方面采取“中间化”战略,寻求新的社会支持力量;一方面积极探索联合执政模式,加强多元治理,以适应社会变迁;同时还积极开展自我纠错与价值“增值”取向,着力推动社会建设,以创建更加平等、公正与充满活力的社会。  相似文献   
10.
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使中国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同时也使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较为粗放、经济结构层次较低、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不足,过度依赖投资和重化工业、忽视资源环境支撑的经济发展模式难以为继。面对后危机时代外部发展环境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客观理性地审视我国经济发展模式中的问题,适时地进行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和重构,提高发展质量,坚持走科学发展之路,是新时期实现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