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1篇
法律   3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16篇
综合类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5年底台湾“三合一”选举失败后,陈水扁加快了其“台独”步伐,在两岸关系上频繁出手:2006年元旦,他提出实行“积极管理、有效开放”的紧缩性两岸经贸政策;1月29日,他抛出以废除“国统会”和“国统纲领”为核心的三个诉求;2月6日,他又在台商联谊会上大放厥词,以相当恼怒的口吻批评台商,责怪台商只顾自身的利益,没有全局眼光,缺乏“爱台湾”的意识,甚至搬出徽商和晋商的例子,指出这两个商帮之所以雄踞商场几百年,就是因为他们的团结和有纪律,为了整个商帮的商誉和团结,个别商人就是牵涉利益再大,也会“有所为”“、有所不为”。2000年陈水…  相似文献   
2.
《时事资料手册》2010,(1):95-95
2009年12月5日.台湾地区举行了县市长、县市议员、乡镇市长“三合一”选举投票,此次“三合一”选举是2008年3月台湾当局领导人选举后台湾地区首次大规模选举。据台湾当局选务主管机关统计,在17个县市长中,国民党获得12席,民进党获得4席.另有1席为脱离国民党的无党籍人士当选。  相似文献   
3.
2005年底,台湾“三合一”选举结果揭晓,国民党在各项选举中都取得优势性胜利,民进党在县市长选举中遭受重大挫败,县市“议员”和乡镇市长当选数有小幅增长。亲民党、台湾团结联盟和新党,从当选席次、得票率等方面看,都已被边缘化。“高雄捷运”弊案所构成的特殊背景,成为此次选举的最大特征,并且直接影响选举的最终结果。此次“三合一”选举,必对台湾的政党结构体系以及台湾政坛产生重大影响,是当前台湾政局发展及其两岸关系未来走向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4.
我国已建立起比较完备的知识产权行政管理机制,但中央和地方之间以及各地方之间的知识产权行政管理的实施却差异较大,很多地方政府都没有一套成熟的管理标准,政府无法形成高效管理,直接影响其创新驱动能力的发挥。通过分析国内外知识产权行政管理现状,结合我国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以驱动创新为导向的知识产权行政管理改革需要构建“三合一”集中管理模式。以加强部门联动,实现行政管理资源合理有效的整合;推动政府服务职能的转化,建立多职能部门联动工作,使政府形成从“管理”走向“服务”的职能转化;建立知识产权多元管理结构,最终形成以驱动创新为方向的、可复制的、体系化的知识产权行政管理机制,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国家战略要求。  相似文献   
5.
汪曙申 《两岸关系》2009,(12):20-21
12月5日,台湾地区将举办国民党重返执政以来首次大规模地方执政权改选,即县市长、县市议员和乡镇市长“三合一”选举。因台北县、高雄县、台中县市及台南县市升格改制延选,年底选举减少至17个县市,除民进党掌权的云林、嘉义、屏东三县外,其余皆由国民党和蓝营执政。  相似文献   
6.
7.
台湾民众一直关注着正在进行恢复重建的四川震区同胞。台湾民间已发起“台湾支持四川灾后重建行动联盟”.准备将台湾的“捐款、人力、经验”进行“三合一”的投入,为灾区提供中长期的重建规划与执行。 台湾同胞提供的“9.21”震后重建经验。对于地震的恢复工作,是再好不过的“雪中送炭”。  相似文献   
8.
1998年底台湾“三合一”选举是一次具有指标性意义的选举,集中反映了现阶段台湾各个政党及政治团体的实力对比。这次选举的突出特征对民进党选情的影响负面大于正面;民进党在选举中遭受挫败,但基本维持总体实力;选举之后民进党内派系格局及势力发生一定的变化和消长;选后检讨围绕修改“台独党纲”引发一场争论。  相似文献   
9.
陈轩安 《两岸关系》2010,(10):60-62
此次“三合一”选举竞争空前激烈,随着投票日的临近,部分参选人为求胜选不择手段拉票,导致贿选案件及贿选争议不断。为保证五都选举的顺利进行,台当局多管齐下,严密侦办,在民众的配合下掀起一波反贿高潮。  相似文献   
10.
食品药品安全关系国计民生,其有效治理是衡量国家治理能力强弱的重要标尺。2013年新一轮大部制改革以来,部分地方推行了"三合一"改革方案,拟通过对部门职能的整合来实现统一的市场监管。这一改革举措在地方实践中既有着一定的合理性,也存有潜在的风险,即:容易偏离行政改革的总体方向和指导性原则,增加行政沟通与协调的成本;容易偏离公共安全的治理理念,诱致地方保护主义抬头。食药安全监管改革应在政府职能重塑的总体进程中把握地方政府的自主性,始终秉持公共安全的治理理念,合理配置中央与地方事权,扭转末端管理思维,强化源头治理能力,唯有如此,方能有效保障公众的饮食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