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法律   3篇
中国共产党   2篇
中国政治   6篇
政治理论   2篇
综合类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邵宇 《理论月刊》2006,(12):38-40
先秦儒学的政治性格是以“三代之治”为其精神源头,具有理想主义的色彩,并不适应以法家学说建立的君主专制制度。但在汉初儒生通过对儒学进行法家化的改造,“援法入儒”,接受了法家的君臣观,并提出“三纲”、“德主刑辅”的思想,实现了政治性格的转变,从而完成了与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契合,并实现了儒学的制度化。  相似文献   
2.
人们对"意识形态"这一概念非常熟悉,且经常给某些理论冠以意识形态的称谓,尤其是与人们社会生活忠患相关的道德理论,往往被定义为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但人们对熟悉的东西不一定确切的了解,对某些思想观念或理论如何成为意识形态的过程更是较少探讨.采用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以中国古代思想家董仲舒的理论体系为例,阐述中国古代道德规范"三纲"如何成为意识形态的问题.从而揭示出意识形态的虚妄性.  相似文献   
3.
传统认为,“三纲”内涵是“臣对君、子对父、妻对夫要绝对服从”。对此,方朝晖撰文提出了质疑,后来李存山对方先生的质疑进行了批评,方先生也对李先生的批评进行了反批评,二说相持不下。本文认为,李存山的看法总体上是有道理的,方朝晖的新说难于成立。因为方先生对董仲舒对“三纲”的论证解读不科学,同时对《白虎通》的“三纲”是另一独立的“三纲”也认识不足。  相似文献   
4.
中式自我在诞生之初本也是独立自我,它主要是伴随武器与私有财产的出现,在与他族、他人抗争过程中诞生的,而非是在种小麦的过程中诞生的。互依自我是公元前521年后伴随儒学的创立和发展而逐渐形成的,由此在中国历史上开启了独立自我与互依自我并存但独立自我占优期。自公元前304年前后到最迟不晚于公元前233年之前是中式自我的重要转型期,转型的结果是具独立人格的互依自我最终彻底战胜了独立自我,中式自我进入独立自我与互依自我并存但互依自我占绝对优势期,这个转型过程并非是种水稻引起的,而是儒学经过艰辛传播最终取得胜利的结果。秦汉至清代是中式自我定格的阶段,定格的结果是中式自我从春秋战国"百家争鸣"时期的外显式多元文化主义时代进入内隐式双元文化主义时代。从生态理性角度看,中式自我的形成与演变是适应环境的结果。中式自我的演化过程证明并非长期的水稻种植史才让中国人形成了互依自我。  相似文献   
5.
陈晓聪 《法制与社会》2014,(11):190-191
中国古代法律尤其是唐以后的法律对佛教寺院行政管理都有相关的法律规定,唐以后逐渐完备,主要体现在三纲制度、僧官制度和寺院的三层等级制,对佛教寺院进行有效管理,与佛教寺院习惯法一道为僧团的发展提供了制度的保障。  相似文献   
6.
通说认为董仲舒的学说乃是糅合了诸子学说的新儒学,其政治法律思想亦是儒家、法家、道家等学说的糅合。本文考察了董仲舒的思想渊源,并对其德刑观的具体实施做了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7.
《新青年》杂志,是五四精英进行新文化启蒙的主要舞台,也是我们今天认识和研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文本,更是有关“反传统”问题讨论的重要原典。置于具体的历史语境中加以审视,应有助于更为深刻地理解与反思《新青年》的“反传统”问题。  相似文献   
8.
宗教与音乐的统一 洞经既是一种宗教科仪经典,也是一种音乐形式 洞经因以道教<太上无极总真文昌大洞仙经>为其主要颂唱经而得名,民间也都以<大洞仙经>为洞经经典之首.其他如<忠义经>、<度厄经>、<孝经>、<救劫经>等,也多属道教经典,它们的编写体例、经文结构都与<大洞仙经>基本相同.因此,洞经源于道教,并以道教经典为基础.洞经所崇祀的神灵十分广泛,涉及儒教的有至圣先师孔子,佛教的有如来、释迦牟尼、观音等,道教的道德天尊、灵宝天尊、关圣帝君、太乙真人、麻祖元君、何祖元君,但是崇祀的最高神灵是"元始天尊",主祀"文昌梓潼元皇帝君".洞经的宗旨,一是普渡众生,救苦救难;二是教人立身之本;三是颐养身心熏陶儒雅.洞经宣扬的内容大都与儒家所提倡的"仁、义、礼、智、信""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等"三纲五常""五伦八德"相吻合.  相似文献   
9.
智旭以佛教唯心论解“大学”,认为“大”即“心”,且兼有“能”、“所”两重属性;探其源可知,其背后的理论根据为天台宗的“一念三千”说.由唯心一元论出发,智旭非“三纲领”之说,认为“大学”即“一纲”,为“明明德”;“明德”既居绝对本体地位,必然要求慎重对待,故其又有“慎德”论.至于“八条目”,智旭则只重“内圣”之条目而轻“外王”之条目,甚至要求本“内圣”而破“外王”.如此解读既无文字训诂依据,又有违儒家义理,然智旭全部着眼处仅在于藉儒家之言说佛家之理.  相似文献   
10.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任何牢固的核心价值观,都有其固有的根本,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五千年的文明史培育出了独特的中华文化,虽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在走向现代化,但我们并没有抛弃传统文化,而且,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传统文化也是抛不掉的,我们的生活方式、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