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2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2篇
工人农民   2篇
世界政治   10篇
外交国际关系   6篇
法律   19篇
中国共产党   29篇
中国政治   55篇
政治理论   13篇
综合类   1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马斗全 《前进》2003,(2):45-46
世俗迷信,有人称为封建迷信,自古至今与社会政治和百姓生活关系极为密切,可以说人人都知道甚至接触过一些,却很少有人对此问题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郭春梅、张庆捷合著的《世俗迷信与中国社会》,可以说是填补空白之作。该书以科学的眼光系统地审视世俗迷信,是对世俗迷信与中国社会的深入研究和概括性论述,近由宗教文化出版社出版,是件颇令人高兴的事。现在许多所谓专著,尤其是思想文化等方面的专著,空泛之风盛行,往往洋洋洒洒数十万字甚至上百万字,空洞无物,教人无法卒读,其效果还不如一篇好的文章。而此书的两位作者中,郭春…  相似文献   
2.
赵可金 《人民论坛》2012,(21):72-73
文化软着陆社会软崛起国家软驱动中国文化的一个缺陷是,大多数文化学人不愿意主动做下里巴人式的世俗文化,普通百姓缺乏应有的共享文化盛宴的机会,文化始终走不出少数社会精英的小圈子随着奥运会、世博会和孔子学院等一系列公共外交活动的举办,中外交流格局大幅度拓展,中国国际知名度有了很大提升,但要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进一步促成中国文化走出去,还需要深入探索。分析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困境,既要重视考察中国文化的本身特性,又要重视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战略和机制。中国文化的精英化使得文化资源变成了一种硬权力  相似文献   
3.
“圣”与“俗”已普有为当代宗教仪式活动大众化的面相。基于祖先崇拜而源生的云南大理后山彝族腊罗伯“接密枯”仪式,借助其特定的时空场景和行为过程,嵌入性地传递了表述归属于死者和生者的神圣和世俗化内涵。地方权力精英充分动员和亲自参与的切合在“圣”、“俗”之间的仪式行为,因得益于权力资源的“再创造”,集体凝注在基于地方本土文化特色来培植财富生产力的这条行政惠民的潜规则上,其恢宏隆重的仪式场景,既神圣表达了文化“持有者”尊祖敬祖的祖荫“情结”,同时又巧妙地“嫁接”了地方权力精英基于仪式活动的“主导”而获得更高科层资本的内心诉求。传统的彝族“接密枯”仪式在动摇其文化本质的异境中勃兴发展,衍生出许多异样的文化元素。  相似文献   
4.
个体化世界中的自我、互动与秩序是欧文·戈夫曼著述的核心主题,互动秩序是他毕生阐释的对象。通过描述公民社会中神圣的自我和全控机构中遭亵渎的自我,戈夫曼呈现了自我的不同存在形态以及保全自我的诸种努力,进而批评现代工业社会里人的存在状态。拟剧论是个体遭遇的现代性困境的另类表述,拟剧表演既是一种现代性反应,亦是商品化世界中自我的救赎与抗争方式。戈夫曼关于日常仪式与世俗宗教的论述表明他具有强烈的道德敏感性,互动责任与伦理是维系面对面互动系统的重要基石。戈夫曼持较为整全的人性观:个体表现出理性、算计的一面,他们为私利进行欺诈和表演,这充分体现出丛林法则下的生存之道;另一方面,个体也彼此以神圣客体相待,在人际互动中给予仪式关照。戈夫曼对人性并不抱着悲观的论调,这种人性观亦构成其互动秩序理论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2012年5月,南京大学将迎来110周年校庆。近日南大提出办校庆的一条重要原则,序长不序爵,即校友只问长幼不论官位。 南大办校庆的原则颇有新意,能否真正做到,却让人捏把汗。当今社会,追逐名利风气盛行,高校校庆早已沦为势利的工具:借校庆学校可以抬高名气,可以标榜自身地位,还可以为自己筹款。而加强校友联系,增进校友与母校感情,则成了可有可无的一个理由。就算学校想低调行事,一般也很难做到。(剩余351字)  相似文献   
6.
快乐拉祜     
拉祜族是一个快乐的民族,拉祜族的快乐体现在他们的欢歌热舞中,体现在他们的世俗生活中,体现在他们对祖先的纪念与膜拜中……拉祜族的快乐源自哪里?拉祜族的快乐是因为什么?让我们走近拉祜族,解开拉祜族的快乐密码。载歌载舞的极乐拉祜族人人能歌善舞,只要会说话就会唱歌,只要会走路就会跳舞,这是拉祜族与生俱来的特点。拉祜族的民族传统舞蹈,  相似文献   
7.
大树哲思     
无论是出行水乡江南还是寥廓北国,我都会有相同的感受:一个村子就是一片阴翳茂密的树林。村落总是依偎在树林之中,仪态安详,举止从容。有一片葱茏碧绿掩映,世俗的烟火才显得真实可爱。有大树依傍庇佑的村子才显得老成持重,否则,只是一片次生林,尽管葳蕤茂盛,但却是毛头小子般的稚嫩漂浮,没有城府,是一眼就望到底的浅薄。  相似文献   
8.
龚依文 《检察风云》2014,(14):96-96
诗不用统一发声,它是不同的眼睛看到的不同的故事,是许多人的私人日记,它记录国家政策也记录老婆孩子的脸色,它关注洪水也关注茶水。而你一首诗、我一首诗,你一点故事、我一点故事,你的生活加上我的生活,才是一个时代最活色生香的真相。  相似文献   
9.
伊斯兰伦理道德是社会稳定的构成要素。它作为重大的社会财富保持着稳定的社会功能,促进了阿拉伯民族延绵不断的文化传承。在社会应用层面,伊斯兰伦理道德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有效作用,这便是其价值所在。伊斯兰伦理道德立足于社会实践,服务于世俗生活,故为世俗生活而制定,它具有神圣性的规范要求,即敬畏安拉,并将这一规范变为道德义务和纲纪,成为最重要的内容和精神支柱。伊斯兰伦理道德属于稳定的社会基础,为社会成员所接受和维护,用伊斯兰伦理道德的眼光评判人和事物,是穆斯林的主要思维方式,这就使伦理道德成为社会进步发展的重要精神资源。伊斯兰伦理道德文化内涵的重要性在于它对当今伊斯兰社会依然具有社会现实价值,对塑造穆斯林的精神世界、价值观有着很强的规范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明红 《党史纵览》2002,(7):35-37
超然物外的宁静 蜚声海内外的著名漫画大师华君武先生的寓所在北京月坛南路.他的书房非常简朴,右边并排放着三个书柜,书柜前摆着茶几与藤编沙发,靠北的窗旁是一张写字台.华老衣着很随便,与他书房的风格刚好浑然一体,两者都充溢着一种超然物外的宁静,一股不为世俗所动所累的自信、自在,一派自得其乐的沉醉、祥和.恰如他笔下的漫画:简约,拙朴.客厅里鸟在叫,鱼在游.两个玻璃柜里,琳琅满目地摆放着他从全国各地搜集到的民间工艺品:无锡的"大阿福"、天津的"泥人张"、陕北的剪纸窗花等,一切,都洋溢着浓浓的民间文化气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