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83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15篇
各国政治   47篇
工人农民   43篇
世界政治   115篇
外交国际关系   90篇
法律   1377篇
中国共产党   1018篇
中国政治   1542篇
政治理论   328篇
综合类   778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42篇
  2016年   93篇
  2015年   197篇
  2014年   498篇
  2013年   341篇
  2012年   430篇
  2011年   447篇
  2010年   409篇
  2009年   419篇
  2008年   482篇
  2007年   332篇
  2006年   289篇
  2005年   247篇
  2004年   262篇
  2003年   218篇
  2002年   145篇
  2001年   121篇
  2000年   104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程旭丹  赵伟 《人民司法》2021,(8):102-107
【裁判要旨】民商事审判中对股东相应行为是否属于抽逃出资需以侵权行为四要件为框架,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公司法相关规定的解释(三)》[以下简称《公司法解释(三)》]第12条有关抽逃出资的典型列举+兜底规定,采取与认定股东未履行出资义务相同的举证责任分配路径进行判定。  相似文献   
3.
4.
沈福 《支部生活》2006,(8):37-37
“十一五”全省扶贫开发工作的基本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进一步深化对省情的认识,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区别不同类型的贫困区域和贫困对象,因地制宜地创新扶贫开发方式,分类制定扶贫开发工作标准,以基本解决绝对贫困人口温饱问题和巩固低收入人口的温饱为目标,紧紧瞄准贫困群体和贫困人口,以贫困村为主战场,实施整村推进、产业开发、劳动力转移“一体两翼”战略;突出农村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公共事业建设重点,创新扶贫开发机制,完善政策措施,实现解决温饱和巩固温饱同步推进、基础设施条件和贫困村寨生活环境同步改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贫困人口素质同步提高、扶贫开发工作力度和资金投入同步加大,为建设  相似文献   
5.
《中国司法》2005,(3):112-112
在办理“保全证据”的文书送达公证时,公证员对申请人的资格审查无异议,但对审查的内容产生了分歧,有部分同志认为不但要审查申请人所送文书的“真实、合法”,还要审查所送文件中涉及的内容是否成立,并要求申请人必须提供申请所送文书中涉及到的相关证据材料,如:我处办理的“债权转移通知”和“债权转移协议”两份文书的送达,不但要审查两份文书的内容是否真实、合法,还要申请人举证证明债权是否真实、合法和债权是否成立。这种认识对吗?  相似文献   
6.
李成洪 《特区法坛》2002,(70):15-18,22
然而,专家学者们认为,举证责任转换的只是行为责任,结果责任并不发生转换。结果责任是法律预先设定并自始至终凝固于一方当事人。笔者认为这是值得商榷的。首先,如专家学者们所言,结果责任就是应负举证责任的当事人,若举证不能或举证不充分,其主张事实或反驳事实不成立或难以成立,则应承担败诉的法律后果。  相似文献   
7.
王百平 《人大研究》2005,(6):F004-F004
和谐社会,简单地说,就是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处于巨变和转型过程中的中国社会,目前有诸多不和谐问题,如经济循环不畅、阶层矛盾加剧、政务摩擦不断、区域关系失衡、生态环境恶化等。追究根源,这些现象又都与城乡差距拉大、农村发展滞后如影随形地纠缠在一起。因此,“三农”问题是当前中国社会一个最具根本性、最有决定性的社会不和谐问题,也是最棘手、最难解决的社会不和谐问题。中国是一个地道的农业和农民大国,农业的基础性地位,农村的发展滞后,农民占我国国民大多数的现实,决定了“三农”问题与其他社会问题相比较,更具有基础性和连锁反应性的特点。“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增收,而农民增收的根本举措是扩大农村劳动力就业。改革开放近30年的实践告诉我们:解决农民就业,一是农业,二是乡镇企业,三是外出务工经商。我省是一个欠发达的农业省份,全省2600万人口中,农业人口有2046万人,绝对贫困和低收入人口在700万人以上,农村劳动力约1200万人,富余劳动力300多万人。经济落后、城乡差距大、农民贫困是最基本的省情。由于地处西北内陆,观念、资本、技术、产品销路等一系列因素的制约,限制了乡镇企业的发展,因此,我省依靠乡镇企业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短期内不会有大的增长。农业依然是我省农民最主要的就业方式,全省7300多万亩耕地,60%多是山地和旱地,人均3.5亩,仅能维持基本的生活需要。我国绝大部分农产品价格已高于或与国际市场价格持平,在中国加入WTO的形势下,农产品价格不可能再提高,要依靠农业富裕,必须进行农业结构的调整:一是发展特色农业,农产品品种结构和质量向优质、专用、多样化发展,这种建立在土地种养之上的结构调整尽管是十分有效的,但同时也是比较有限的;二是逐步实现农业生产和经营上的规模化,这是农业成为真正赚钱产业的惟一出路。因此,农业内部对劳动力的需求整体上将是一个递减过程。所以,农村劳动力只有进城务工,走转移这条路子,才是增加农民收入最快、最直接、最见成效的办法。2004年我省共输转城乡富余劳动力324.25万人(次),约140万人;实现劳务总收入64.40亿元,为农业人口人均增收310元,占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1840元的六分之一。劳务输转已切实发展为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的劳务经济。一是促进了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有效地解决了群众的吃饭问题。农村劳动力进入城市就业,一方面直接增加了农民收入;另一方面非农化过程提高了农产品价格,从而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近几年来,我省部分地区遭受了各种自然灾害,但人民群众生活稳定,未出现大批外出讨饭的现象,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劳务输转发挥了作用,劳务输转已成为农民的“铁杆庄稼”。  相似文献   
8.
平和县转移农村劳动力10.2万人,劳务转移每年收入3.8亿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5.7%,这样一个数据已成为该县农村经济发展的亮点。是什么魔力把这个农业大县的农民纷纷从田间拉上岸,开辟一条亦工亦农的新路呢?请看来自一线的报道——  相似文献   
9.
2004年7月28日下午约3时,被告黄某[(一审被告,二审被上诉人)男。现年39岁]使用犁田的开沟犁在机耕时被损坏,便派员将其开沟犁拉到被告林某[(一审被告、二审被上诉人)男,现年45岁]的电焊店进行电焊维修。被告林某当时正在做其它工,便叫其雇工人员将开沟犁放下,该开沟犁正好放在人行道上(即开沟犁正好放在被告林某的电焊店与原告孙家住宅中间的人行道)。当晚约6时左右被告林某将该开沟犁进行电焊维修完工。当晚约7时。  相似文献   
10.
城市化发展与我国户籍制度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成安 《唯实》2002,(4):29-33
在我国,户籍制度之所以长期得以维持,重要原因是人们一直以为“取消户籍管制政策会导致农民大量进城”,并引发难以治愈的“城市病”问题。实际上,降低农民进城门槛并不必然引起城市人口过度膨胀,“城市病”问题也并非像洪水猛兽那样可怕和不可治愈;禁止农民进城所造成的我国耕地资源的粗放使用、环境污染的加重、第三产业发展的滞后以及小城镇居民“个人现代化”程度不高等“农村病”远比“城市病”严重。因此,加快中国城市化建设亟需改革我国现行的户籍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