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法律   1篇
中国共产党   2篇
中国政治   3篇
  2013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义乌,一座带有传奇色彩的城市。以小商品市场闻名世界的义乌人,有着敢为人先的“吃螃蟹”精神。正是凭借着这种精神,义乌的经济得到迅猛发展,走在了浙江省乃至全国的前列。  相似文献   
2.
《当代党员》2008,(6):23-24
义乌,不沿边、不靠海,也没有风景名胜古迹。 但义乌人凭借“市场带动工业,工业支撑市场,市场与产业联动”的独特发展路径,让市场引发了资本、人力信息等生产要素的连续裂变——变出了一个开始以第三产业占兰导地位的现代产业结构,变出了一个能引领消费潮流的现代小商品制造业,变出了一个辐射浙江、接轨国际的“义乌经济圈”。  相似文献   
3.
曾参加过两万五千里长征的著名文学家冯雪峰,浙江义乌人,于1927年6月,在大革命失败后的腥风血雨中加入中国共产党。从1931年起,先后担任过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党团书记、中共上海中央局文化工作委员会书记。1933年,在上海任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长时,因叛徒出卖,身份暴露,为了他的安全,党中央调他到中央苏区工作。  相似文献   
4.
亲情     
义乌地处浙中盆地,一不靠海,二不沿边,环境闭塞,土地少而贫瘠,出产也不丰富。但是义乌人凭借肩挑货郎担、手摇拨浪鼓、以“鸡毛换糖”换取微薄利润的商业传统模式,创造了“义乌奇迹”,在此过程中,义乌人不以利小而不干的独特商业理念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义乌今天的成功,正是义乌人注重细节,从小事抓起的结果,使义乌人成为最成功的“蚂蚁商人”。“蚂蚁商人”的启示告诉我们,积少成多,聚沙成塔,作为机关事务管理和后勤服务部门,管钱、管物、管吃、管住等,是名副其实的“大管家”和后勤部,小事、琐事多,但同时应该清楚的看到,机关后勤无小…  相似文献   
5.
有那么两位中国人,一位是来自东北的薛晓平,一位是来自苏州的刘中杰,虽然都不是义乌人,但却联手于英国第二大城市伯明翰,尝试创建一套“英国义乌”模式。 他们俩的共同信念,就是一定要把“中国制造”的品牌做好,让英国人知道,中国商品并不是廉价货的代名词。  相似文献   
6.
史飞翔 《政府法制》2013,(23):23-23
吴晗,原名吴春晗,著名历史学家.1909年生,浙江义乌人.吴晗从小爱读书.6岁时曾写下这样的诗句:"厨中无菜市上有,饮酒何必杏花村,人人谓我读书好,吾谓耕者比我高."吴晗的父亲吴瑸珏虽身为农民,但颇有学问,能诗善赋,且写得一手好字.吴瑸珏有一书房名叫"梧轩藏书",内有不少线装书.吴晗童年时,即在父亲书房读书. 1916年,吴晗上小学.虽然只有7岁,却非常爱看书,特别是历史书和历史小说.这时他先后读了《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古典小说.家里的书读完了,他就想办法到处去借.有时为了借一本书,要跑几十里地.遇到人家不肯外借,他就蹲在人家门口看,看完赶紧还.能借走的他就边走边看.经常是回到家,书已看完.然后又立即再去借.书的主人怀疑他是否看过,就考问他书中的有关内容,他对答如流.由于他看书既多又快,人们送他一个雅号——"蛀书虫".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