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5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11篇
中国共产党   6篇
中国政治   18篇
综合类   11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我国,乙肝歧视在众多歧视中占有非常大的比例,已经引起社会各方面的关注。本文以医学理论为依据,以法律理论为支撑,从法律角度剖析了乙肝病毒携带者的相关权益,希望可以为相关反歧视立法作出一些贡献,也为乙肝病毒携带者的维权献上一份微薄之力。  相似文献   
2.
曾东萍 《同舟共进》2010,(12):25-26
《同舟共进》:“人们在歧视我们,我们何不到人群广众中去,要吃大餐饭,要挤公共车,要进电影院。甚至对着那些歧视者偏去摸他们的手脸,对他们打哈欠、吐唾沫。那么,我们就是他们中的一员,他们就和我们是一样的人了!”这是患乙肝的作家贾平凹在他的散文《人病》中表达的对“排斥感”的抗争。  相似文献   
3.
近日,一位乙肝权威专家透露,卫生部将出台政策取消乙肝两对半出现在入学就业的常规体检表中。但很快卫生部又公开表示,没有出台该政策的计划。不过,此消息一公布,就引发了媒体、坊间、网友的热议,尽管最后被证伪,社会各界依然认为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话题。  相似文献   
4.
新闻秘书     
《当代贵州》2011,(7):8
贵州看点[新规定]用人单位必须建立职业危害告知制度贵州省安监局近日出台《贵州省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明确了存在或接触职业危害的用人单位必须建立健全包括职业危害告知、职业危害日常监测管理等制度。并要求在劳动合同中存在或接触职业危害的用人单位应注明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危害及其后果。  相似文献   
5.
社会     
戴玉 《南风窗》2012,(21):22-22
民间组织NGO乙肝儿童入园权两年前,入学、入职时的乙肝项目检测便被国家明令禁止,医疗机构也不得在该类体检中检查乙肝。但北京益仁平中心8月底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五成妇幼保健院违规进行乙肝检测,三成幼儿园拒收乙肝宝宝。广西新闻网报道,乙肝公益人士张雯近日发起寄信活动,"国家关于幼儿入园体检规定"的信件寄向全国2000家妇幼保健院,  相似文献   
6.
信息广场     
《半月谈》2005,(3):91-92
2005年将成为我国国企改革“规范年”;乙肝病原携带者可录用为公务员;中组部:严查跑官要官,强调遏制用人不正之风;两大基本因素将影响2005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环保总局掀起“环评风暴”;国资委:国有大企业不要搞一把手负责制;  相似文献   
7.
王旭东 《江淮法治》2008,(20):17-17
600个信封,1046张邮票.3000张A4纸.化作500余封信快寄到全国各地.向523名国家院士求助!这是9月9日.浙大大四学生雷闯的“疯狂”举动。事情缘起是,雷闯毕业后很可能被推荐到中科院读研。但因患有乙肝,多方咨询后获知自己很可能被拒.遂做出上述举动。16日傍晚中科院数学物理学部委员唐孝威院士回复雷闯.已将他的“诉求”转发给中科院负责同志,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乙肝Ⅲ号合近红外信息辐照治疗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疗效。方法:选择乙型肝炎肝纤维化住院病人234例,分为乙肝Ⅲ号治疗组(76例)、近红外信息辐照组(73例)和联合治疗组(85例)。在基础治疗(包括甘利欣,复方丹参液等)上采用单纯的中药外敷、肝病治疗仪近红外信息辐照以及两联合治疗等三种不同方法,观察各组患临床症状、体征、肝功能以及相关指标如PGA、肝纤三项(透明质酸(HA)、层黏蛋白(LN)、CⅣ型胶原(CⅣ))、肝血流的变化。结果:3组皆能改善临床症状,但以联合治疗组为;3组肝功能复常比较,差异有显性,但组间比较,差异无显性;在改善PGA、肝纤三项和肝血流量方面,联合治疗组优于乙肝Ⅲ号治疗组和近红外信息辐照组。结论:乙肝Ⅲ号合近红外信息辐照对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且较单一方法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9.
10.
"松月案"被誉为是"2003年中国十大案件之一",对它所作出的判决备受国人的瞩目.该案的一审判决书一方面体现了人民法院对被诉具体行政行为的法律特征的准确认定,但另一方面又暴露了其对法律法规的错误适用、判决结果的措辞不准确等一些不足之处.对这些问题的思考与分析,将有利于我们更好地改进今后的行政审判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