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法律   12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2篇
政治理论   1篇
  2020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谢正普 《江淮法治》2008,(21):31-32
当你走进休宁县城郊集镇、深山村组,到处可见通村公路、水库塘坝、饮水工程正在紧张施工的场面;在青山绿水间,一幢幢粉墙黛瓦徽派风格的农民新居随处可见,村容村貌更加整洁美观;农民物质和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农民生活得更加舒心。这些新景象是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实施惠农富民政策的结果,也与该县人大常委会依法监督,积极支持和推进新农村建设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2.
大山里走出的夫妻俩重回大山,用一言一行践行着医生的神圣使命,用爱行医,赢得老百姓的赞誉。青青翠竹海,巍巍璜尖岭。在黄山市休宁县,沿103省道源璜段盘旋而上,绕过120多道弯,深藏万亩竹海里的徐家村与清溪村在山腰处清晰起来。过去5个月,因为一对来自省城的驻村医生夫妻,两村1400多名村民看病再不用步行半小时到山下的璜尖乡卫生院了。作为安徽省"健康脱贫百医驻村"专项行动首批村医代表,"85后"张建明、徐晓婵夫妇每天用脚步丈量着两村间的十里山路,为百姓把脉开方。  相似文献   
3.
陆永灿 《江淮法治》2013,(10):35-35
休宁县五城镇横塘村的毕某因犯受贿罪,被休宁县人民法院依法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五年。在矫正期间,他服从监管,遵守规定,村里整修道路时主动捐款6000元,并投工投劳。近年来,休宁县人民法院坚持惩罚与教育、改造相结合的原则,积极探索建立审判与社区矫正工作联动机制,采取多项措施,努力提升社区矫正效果,促进了社会的和谐稳定,取得了较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4.
冯爱芳 《中国公证》2010,(11):16-18
通讯员:余主任您好,请您先介绍一下休宁县公证处的情况吧巴。 余主任:休宁县是安徽省黄山市第二大县。全县面积2150平方米,人口27.4万。目前,休宁县公证处共有7人.2名执业公证员(主任、副主任,均属县司法局公务员),2名助理公证员.3名公证辅助人员。  相似文献   
5.
阿友 《侨园》2013,(9):58-58
<正>板桥乡位于中国第一状元县黄山市休宁县南部边陲,地处皖赣边界、素有"吴头楚尾"之称的浙岭脚下,是久负盛名的山水画廊新安江四大源头之一。板桥全境山高林茂,空气湿润,雨量充沛,山泉资源丰富,泉流四季常温在5℃~12℃左右。在纯净水质与清凉气候润泽下,这里特产一种珍稀美味——板桥冷水鱼。板桥冷水鱼早在南宋时就有人喂养了,至今已有400多年历史。冷水鱼因终年少见阳  相似文献   
6.
制度     
江苏省如皋市建立新提拔干部廉洁从政知识测试制度;安徽省休宁县实行新农村建设项目派驻纪检员制度;  相似文献   
7.
为确保农村居民在住房遭受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损失后能及时获得经济补偿,缓解他们灾后恢复重建的资金压力,2012年以来,安徽省休宁县在全县推行农村住房保险机制,为农村居民撑起抗灾减灾新的保障伞. 一、政府出资,强化保障.休宁县针对县内每年因各类自然灾害造成的倒塌、损坏农村住房数量多、损失重和各类地质灾害点较多的实际,从2012年起,由县财政出资,为全县6万农村住户按照每户5000元的保险额度与国元保险公司签订了投保协议,每户保费4元,保费出资共24万元,为这项工作的推进起到了保障作用.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来,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农村的变化有目共睹,就拿休宁县山斗村来说吧:2007年人均收入达到4760元,全村550户有280多户新建了住房,村内所有道路都进行了硬化,  相似文献   
9.
谢正普 《江淮法治》2009,(17):16-17
“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没想到,如今农村变化真是太大了:山更绿了,水更清了,道路更宽了,新房更多了,农民的腰包也更鼓了。”近日,休宁县人大工作研究会组织部分离退休老同志考察全县新农村建设情况,老同志们对近年来新农村发展之快感叹不已。与此同时,他们也对近年来县人大常委会付出的努力予以好评:  相似文献   
10.
《党史纵览》2006,(11):F0003-F0003
休宁县海阳镇位于休宁城郊,镇域面积132平方公里,总人口4.8万人。该镇是著名的旅游胜地黄山的南大门,距黄山风景区40公里,交通便利,地理位置十分优越,2001年被国家建设部等六部委评为全国重点镇。海阳镇历史悠久,资源丰富,条件优越,环境优美。自东汉建安十三年建县,海阳为城关镇,境内有南宋祥兴年问的西街,有古桥、古塔、古民居、石雕等众多文物占迹和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钟鼓楼,产生过许多历史文化名人。该镇盛产木材、茶叶等,水力、瓷土、膨润土等资源丰富。改革开放以来,该镇实施“强农稳镇、重工富镇、科技兴镇、依法治镇”的发展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