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法律   6篇
中国共产党   10篇
中国政治   9篇
政治理论   2篇
综合类   2篇
  2022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1 毫秒
1.
市场经济的竞争,归根到底就是人才的竞争,这就为干部人事管理工作提供了新的历史性机遇和挑战。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实现干部人事管理的新发展,在干部管理中要大力倡导竞争意识,引入公平竞争、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以全面推动各项事业的发展。为此,要认真做好三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2.
“21世纪什么最贵?是人才”。这是电影《天下无贼》中葛优的一句经典台词,现在被传遍大江南北。当今社会,确实出现了“一将难求”的局面,人才竞争日趋激烈。随着大批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中国已成为世界的生产制造中心,因此,中国的企业对人才也有了更高层次的要求。随着国内高校的扩招与大批国外人才的引进,人才竞争将进一步加剧。身处这个竞争激烈、优胜劣汰的环境里,我们怎样才能脱颖而出,怎样才能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3.
在改革开放的今天 ,尤其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步伐的加快 ,市场竞争更为激烈 ,这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优胜劣汰的现象 ,这也是很正常的。然而 ,一些县市的领导为“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千方百计保护地方企业 ,避免那些“产品低劣的厂家”破产 ,便用行政的手段干预市场公平竞争 ,实行地域封锁 ,地方割据 ,致使———“地方保护”卷土重来近年来 ,不少地方“地方保护”的现象时有发生 ,有些地方甚至愈演愈烈。圈起地盘 ,外地产品不得入“城”。一些地方为了自己的企业能够生存 ,就不择手段地实行地区封锁 ,不准外地的同类产品入境 ,并组织人员…  相似文献   
4.
当前,在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上,必须加快干部制度改革步伐,努力在选人用人机制上创新,建立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优胜劣汰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新机制。一、改革干部选拔任用方式,逐步建立竞争择优用人机制要围绕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改进和完善干部选拔管理制度,把群众对干部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落实到干部选拔任用实践工作中。突出的是要扩大民主,引入竞争机制,择优选人,解决“少数人在少数人中选人”,“神秘化、封闭式”的弊端,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一是积极推行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制度,趟出一条低成本、高效率…  相似文献   
5.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竞争机制的引入,企业优胜劣汰已成必然趋势。时下,许多企业由于在经济体制的转轨中,不能及时调整经营策略,倒闭、破产的屡见不鲜,究其原因很多,但关键的原因我认为还是在于人力资源的匮乏。企业竞争从微观上表现出来的产品质量、性能、价格、安全性等方面的竞争,实际上是一个企业综合实力的竞争,关键是人才的竞争。我们必须在开发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6.
解放后的30多年,破产问题一直是个禁区,社会主义国家的企业不可能破产的这种观念,在许多人头脑中根深蒂固。1984年10月20日,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召开并通过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了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使企业真正成为相对独立的自负赢亏的经济实体,同时相应地肯定了社会主义竞争和优胜劣汰的原则。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决定,为破产法的诞生提供了理论基础。1986年12月2日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8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试行)》以下简称《破产法》,但这部《破产法》只适用于…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优胜劣汰成为一种必然。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已有2000家左右的企业申请破产,另外还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处于破产状态。市场意义下的企业破产应当是一种充分体现“劣者淘汰、适者生存、优者发展”规律的规范化的企业行为,它所带来的结果是竞争更加有序和经济发展更具活力。但从目前企业破产的实际情况看,其中存在一些问题,很大程度上制约着企业破产的进程以及操作上的规范化。1.破产目的上的偏离出于多方面的考虑,国家对破产企业总会制定一些优惠政策,免除一部分债务,但是这些优惠…  相似文献   
8.
李伟 《政策瞭望》2015,(2):38-40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所处的新常态,既是由过去时发展而来的现在时,更是蕴含着巨大变革、创新活力,迈向历史发展新阶段的未来时。认识新常态很重要,适应新常态也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引领新常态,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新常态是我国经济发展迈向更高水平的必经阶段新常态是我国经济运行渡过增速换挡期、转入中高速增长后的一种阶段性特征。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符合后发追赶型国家经  相似文献   
9.
《理论与当代》2005,(7):54-55
唐均在6月16日的《社会科学报》上撰文指出:最近,有人写文章说:“市场经济中弱肉强食、优胜劣汰是自然法则,贫困的一个重要来源是穷人自身素质的相对低下,包括知识水平、努力程度,等等。而自身的贫困反过来又让穷人缺少提高自身素质的能力,这其中的潜在逻辑就是穷人因为穷所以穷,陷入了纳克斯所言的‘贫困的恶性循环’”。这一段话实际上就是要说:  相似文献   
10.
生态视角下的文化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小霞 《前沿》2005,(12):239-242
生态性是文化发展的内在要求。在以生态性为重要内容的“第二次现代化”浪潮中,追求文化生态性发展是必然趋势。因此,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要体现自身的生态价值、符合生态原则、具备生态功能,创造文化发展的优良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