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09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78篇
工人农民   18篇
世界政治   85篇
外交国际关系   111篇
法律   237篇
中国共产党   610篇
中国政治   670篇
政治理论   170篇
综合类   13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74篇
  2014年   245篇
  2013年   190篇
  2012年   255篇
  2011年   210篇
  2010年   162篇
  2009年   121篇
  2008年   150篇
  2007年   90篇
  2006年   107篇
  2005年   74篇
  2004年   64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52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35篇
  1998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此韩晗非彼韩寒,他17岁出版的长篇小说《寂寞城市》,曾创下北大中文论坛发表连载点击率之最,南海出版公司为此书在北京举行过新闻发布会。韩晗也成了湖北省第一个签约的少年作家。  相似文献   
3.
我跟我的家人是分不开的 1960年,继第一部长篇小说《晓云》出版之后,42岁的林海音又出版了第一部小说集《城南旧事》。北京城南的一切,在林海音的记忆中如同昨天, 点点滴滴都是珍贵、绚丽的。她酝酿多时写成的《城南旧事》好评如潮,后来改编成电影,得了国际大奖,成为经典性名篇。  相似文献   
4.
钱林森 《法国研究》2005,(1):126-133
二、沟通东西的文化骑士盛成 20世纪上半期的留法学人中,自觉担当东西文化媒介和桥梁者甚众,而首先以"写自家旧事",在法国文坛产生巨大的轰动效应和沟通作用的,是盛成(Cheng Tcheng,1899-1996).这位被称为"世纪见证"的"东方文化骑士"①,无论从何种角度看,都称得上沟通中西的一道桥梁.  相似文献   
5.
在安理会扩大问题上,非洲国家形成了共同立场,要求增加2个具有否决权的常任理事国和3个非常任理事国的席位。这一共同立场的形成有其历史渊源。共同立场再现了非洲国家在重大国际问题上保持一致的传统,表现出了非洲国家对现有国际秩序的抗争,表达了非洲国家希望在联合国发挥更大作用的愿望和对自身安全问题的严重关切。非洲的共同立场凸显出在非盟机制下的一致,其能否实现令国际社会密切关注。  相似文献   
6.
他曾是一位受人尊重、脾气大、骂人多、待人严苛、办事不走程序的市委书记,名叫李大伦,在湖南省郴州全市工作大会上喊出过:“谁影响城市发展一阵子.我影响他一辈子”的口号:他曾是一位舞文弄墨、出过诗集、写过小说、经常发表散文和论文专著的“官作家”.常在谈得来的人面前感慨说要防腐拒变,经得起金钱、校力、美色的诱惑.并用那句“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来自勉:他曾被人们公认是一位正直无私、雷厉风行的“反腐”书记。也曾重拳出击、态度异常坚决地指令手下查处过一大批重案要宴。并经常提醒大家不要忘记三座大山:八宝山、普陀山、井冈山…。然而.实际与事实却证明.他先前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处心积虑地刻意作秀。被正式宣布“双规”后.他却与腐败分子划上了等号……  相似文献   
7.
王昌忠 《理论导刊》2007,(6):100-103
上世纪90年代诗歌在读者和社会中的“失魅”与诗歌写作者在诗学立场上的“祛魅”密不可分。“祛魅”本身是有其合理性和建构意义的,只是由于对其极端化和绝对化、甚至扭曲和丑化,才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90年代诗歌的“失魅”。  相似文献   
8.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中国,有一位被鲁迅称为“当代最有前途的女作家”,此人就是萧红。她从童年、少年到中年病逝,一直处在极端苦难与坎坷之中,这位命运多舛的女子却以她柔弱多病的身躯,面对了整个世俗。在民族的灾难中经历了反叛、觉醒、抗争。一次次与命运搏击,在与命运的抗争中孕育着她的创作。从1932年开始到1942年病重息笔,前后仅七八年的时间,写出了一百来万字的作品,成为一位颇有成就的女作家,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了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9.
死去原知万事空,忍看山河代代穷!从今再不事杂琐,拼将残勇赋春风!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后期和整个八十年代,在国内与国外悄悄地掀起了一股“曹禺热”。据统计,当时全国报刊上发表了论文、剧评和专著等等,就有322篇、部之多。显然,已经逐步形成了一支“曹禺研究”的理论队伍。这,是中国空前未有的,也是近现代作家当中比较突出的。正如评论家田本相所说:“这股‘曹禺热’并非是人为的结果,它伴随着席卷祖国大地思想解放浪潮而来,又伴随着对历史反思热潮而深入。  相似文献   
10.
新时期的到来讲坛文坛两丰收 1976年10月,一支《祝酒歌》唱遍了神州大地;打倒了四人帮,拨正了中国航船的方向。每一个中华儿女都深深地体会到:“舒心的酒啊!浓又美,干杯万盏也不醉。”那时的尹世霖,正值年富力强。他全身心地投入育人和写作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