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8篇
中国共产党   4篇
中国政治   4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加快推进机构编制规范化建设,是管住管好机构编制,建立促进地方经济社会有序发展体制机制保障的需要。科学配置党政资源、合理控制财政供养人员增长、不断优化人才队伍结构,对于实施济南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三年突破平阴计划"、推动县域经济社会跨越发展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罗娟 《工友》2014,(7):18-20
正现行公务员体制人满为患,缺乏流动与退出,影响了效率的发挥;与此相伴生的相关利益的固化,一些单位、部门往往成了个别人的利益园地,肌体逐渐呈现僵化、刻板、官僚的一面。眼下,几乎无人否认公务员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3.
编制化管理作为一种解决机构臃肿、人员过多和人浮于事的可行机制,在取得显著效果的同时,也在政府机构事务不断变动和增加的背景下,导致了机关人员短缺和年轻人才饥渴的问题。当前,一些机关通过借调、临时聘用和争夺公益性岗位等形式以化解机关人员结构性短缺问题,但借调、临时聘用等应对策略也带来了一系列更为复杂和深刻的潜隐性问题,因此,在政府职能和事务不断变动的背景下,应改革僵化固定的编制制度,通过编制扩容、编制腾空等方式化解编制化管理诱生的人员短缺问题。  相似文献   
4.
我国《劳动合同法》对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的劳动合同关系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强化了对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保护,有助于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的和谐稳定。部分用人单位规避劳动合同法的限制,促使劳动者先与其他单位签订形式上的劳动合同,转移劳动者劳动关系,其后通过签订借调合同,分离劳动者劳动关系和劳动用工,使劳动者在本用人单位工作。用人单位凭借借调行为,形成借调关系,避开劳动合同法的义务性、禁止性规定,减轻、规避用人单位法律责任。而劳动者则不得不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形式上的劳动关系,损害自身的合法权益。借调行为的滥用,造成劳动关系与劳动用工的分离,增加劳动用工管理、规范的难度,规避劳动合同法规定,使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护,违背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的原则。因此,应从法律制度、行政规范、司法监管等各方面制定有效措施对借调行为进行规范、管控、制裁。从而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保障劳动关系的和谐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正>青政办〔2010〕206号西宁市、各自治州人民政府,海东行署,省政府各委、办、厅、局:人口普查指导员、普查员是普查工作的主要力量。配备一支责任性强、素质较高的普查指导员、普查员队伍是确保人口普查圆满成功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干部借调是我国科层体制运行中广泛存在的非正式干部流动现象,虽屡遭诟病却依旧保持顽强生命力。从关系合约视角出发,对G省发改委干部借调的研究发现:干部借调本质上是编制刚性约束下,上下级基于长期情感联系而缔结的关系合约。基于关系合约的干部借调从三个方面提升了科层治理的有效性:突破编制刚性约束,再调配干部资源;降低委托—代理成本,减少交易费用;再构激励机制,消解科层惰性。从关系合约视角审视干部借调现象,有助于全面认识大国治理中合法性与有效性之间的张力,深刻理解科层体制在面对超负荷治理压力时所表现出的超强适应性,以及干部借调在我国科层治理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周程 《法制与社会》2011,(9):198+200-198,200
借调作为一种人员流动渠道普遍存在于各政府机关之中。然而它却是一种非正规的交流方式,在借调过程中往往伴随着一系列问题,如借调的随意性、人治现象严重等等,在这背后凸显着编制管理的不科学化与不合理化。借调缺乏制度约束、法律支撑,为此需要政府重新认识借调的重要性,使编制管理科学化、政府管理法治化,从而使借调受到制度约束,更为规范化、制度化。  相似文献   
8.
田思路 《法学》2022,(1):143-158
"共享用工"是多元化用工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劳动者、用人单位(借出单位)、用工单位(借入单位)三方合同关系,与"借调"和"劳务派遣"在形式上相类似,但又存在诸多不同。从概念的内涵上分析,我国的"共享用工"属于"狭义借调"。三方合同的法律构成诸学说大多以传统的劳资两元主体结构为理论前提,无法有效解释当前多元复杂的劳动合同关系,故而需要从三方合同性质出发,重新认识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相结合产生劳动关系理论、使用从属关系(人的从属性)理论及雇主指挥管理权构成理论。在三方合同关系中,共享用工与借调、劳务派遣具有不同的法律属性,共享员工只与用人单位具有一重劳动关系,一般不与用工单位具有默示或双重的劳动关系。共享用工中的雇主责任主要由用人单位承担,用工单位可以行使用人单位让渡的部分指挥命令权,并基于部分使用从属性单独承担或与用人单位共同承担一定的雇主责任。共享用工的实施要由劳资双方达成合意,且需具备生产经营的必要性、人选确定的合理性及合同变更的合法性等条件,并通过严格履行劳动合同变更程序、明确两个企业之间的法律责任与管理权限来防范伪装的共享用工等违法行为。  相似文献   
9.
支部园地     
《当代贵州》2011,(6):54-55
党建问答贵阳市李隶问:我是一个刚参加工作不久的大学生,来到新单位后不到半年,就被借调到外单位工作,现在已经过去一年了。像我这样的情况要入党,应向哪里的党组织提出申请?长期借调人员应向哪里的党组织提出入党申请?  相似文献   
10.
建立选拔优秀民警借调公安院校担任指导员的长效机制,可以使公安院校长期拥有一支年轻的、富有战斗力的指导员队伍,有助于加强学校与基层公安机关在人才的交流、培养等方面的联系与合作,能使培养的学生更贴近公安实际,从源头上提高公安民警的素质,增强公安队伍的战斗力,能促进学校的学管乃至其他各项工作,提高学校的总体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有利于被借调民警提高组织管理能力,更新公安业务知识,对于推动公安教育训练的理论创新与制度创新,不断提高公安教育训练工作的质量和效益,具有极为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