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6篇
世界政治   19篇
外交国际关系   13篇
法律   3篇
中国共产党   22篇
中国政治   10篇
政治理论   9篇
综合类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6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弘 《当代世界》2015,(1):49-51
<正>发端于2013年末的乌克兰危机已经持续一年有余,围绕克里米亚和顿巴斯的讨论已经超越了乌克兰国家危机,成为影响冷战后国际政治经济的重要因素。俄罗斯与西方关系由此跌入谷底,新冷战的言论不绝于耳。在经历了国家领土分裂,国内武装冲突和严重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危  相似文献   
2.
克里米亚回归:俄罗斯的政策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克里米亚回归是普京总统在乌克兰政治危机期间,顺应克里米亚公投入俄的政治诉求,回应俄民心所向,借助国际法原则完成的重大历史事件,它实现了俄在民族情感和地缘政治上的双赢,展示了俄罗斯捍卫国家利益的坚强决心、强大的国家行为能力和外交应变能力。为应对新形势,俄对内重新评估了安全环境和国家安保体系,全力扶持克里米亚半岛全面建设;对外积极应对西方压力和乌局势变化,并加大与东方伙伴和新兴经济体的合作关系。在此背景下,俄有意提升中俄战略协作水平。  相似文献   
3.
正进入2014年,国际局势更加起伏和动荡。随着2014年3月21日俄罗斯完成合并原属乌克兰的克里米亚的法律手续,欧洲局势进入了自1999年科索沃战争结束后前所未有的新的战略紧张期。虽然奥巴马政府指责俄罗斯兼并克里米亚违反国际法,宣布了对11名俄罗斯官员和金融人士的制裁名单,但白宫也很清楚,在克  相似文献   
4.
身份认同问题是原苏联空间中的很多国家和地区在转型过程中所必须要面对的共同难题,而克里米亚长期的身份认同困境则是其中影响最为深远、也是国际影响最大的问题之一。克里米亚身份认同问题源于苏联时期,从斯大林到赫鲁晓夫,再到戈尔巴乔夫,不同时代的苏联领导人对于克里米亚采取了不同的地区政策。由于不同时期的政策思路存在明显的矛盾,使得克里米亚的身份归属出现了"错位"的现象,从而导致苏联解体之后的克里米亚陷入了身份构建的困境之中。后苏联时代的克里米亚共有三条可能的身份建构路径,分别是推动国家认同的深入,建立乌克兰身份;推动地区认同的深入,建立克里米亚的独立地区身份;以及推动民族认同的深入,回归俄罗斯身份。但在身份认同建构的实践中,由于克里米亚半岛以俄语为共同语言,在俄语的历史叙事中,乌克兰的缺位和鞑靼人的反面角色使其难以通过历史叙事的重构形成新的国家认同和统一的地区认同。同时,由于长达数百年的俄罗斯化过程,整个半岛的符号体系完全俄罗斯化,无论是地理名称、城市雕塑、政治符号抑或是文化标签,都被打上了鲜明的俄罗斯印记。在原苏联空间内复杂的族群分布状态下,乌克兰中央政府无力主导克里米亚的身份认同建构。而克里米亚人为了平衡来自基辅的外在压力和来自鞑靼人的内在压力,继续维持并强化本就在本地区占据主流地位的俄罗斯民族身份,不可避免地选择了继承苏联所赋予克里米亚的所有身份符号,并重新寻回沙俄时代的历史叙事,强化自己的俄罗斯身份。在俄罗斯身份认同不断强化的大背景下,克里米亚在20世纪90年代就产生了以民族主义为基础的分离主义运动,在1994年,整个分离主义运动达到了高潮。时任乌克兰总统库奇马凭借高超的政治手腕和有利的国际背景,在没有产生冲突的情况下瓦解了90年代的分离主义运动,但始终没有办法推动克里米亚地区形成乌克兰身份的建构。最终,在2014年3月,身份认同的困境最终成了克里米亚事件的导火索。克里米亚事件的发生也再次证明,身份认同的问题并不能完全决定国家或地区的命运,但是如果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或地区长期无法摆脱身份认同的困境,那么它始终都将成为这个国家或地区未来发展道路上的潜在威胁。  相似文献   
5.
国际     
《南风窗》2014,(7):23
<正>周边∣Around吉总统批准解散现政府吉尔吉斯斯坦总统阿坦巴耶夫3月19日签署总统令,解散总理萨特巴尔季耶夫领导的现政府。阿坦巴耶夫当日接受了执政联盟领袖库洛夫提交的联盟解体书,随后依据宪法签署政府解散令。吉执政联盟中的祖国党3月18日宣布从执政联盟退出,宣告该联盟解体。祖国党方面称,退出执政联盟是因为对萨特巴尔季耶夫失去信任。有该党议员指责萨特巴尔季耶夫存在腐败问题,损害了政府形象。  相似文献   
6.
速览·国际     
正要闻联合国决议称克里米亚公投无效第68届联合国大会3月27日投票通过有关乌克兰问题决议,决议称,3月16日在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和塞瓦斯托波尔市举行的全民公投无效,不能成为改变其地位的基础。17日,克里米亚议会依据克里米亚全民公投结果作出决定,宣布克里米亚独立,并申请加入俄罗斯。俄罗斯总统普京3月18日与克里米亚和塞  相似文献   
7.
近来,乌克兰局势动荡以及俄、乌关系严重恶化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事态发展到今天,“偶然中有必然”,俄、乌反目有着深刻的根源。自苏联解体后,乌克兰和俄罗斯都变成了主权独立国家,与此同时,两国间也出现了一些悬而未决、难以解决的问题,如黑海舰队、克里米亚归属、1932~1933年大饥荒死难者问题等,这些问题困扰、制约着两国关系的正常化发展。  相似文献   
8.
李兴  耿捷 《唯实》2015,(2):87-90
截止到2015年12月15日,乌克兰东部的武装冲突造成至少4707人遇难,1万多人受伤。俄罗斯与美欧的博弈影响着这一地区的局势演变。乌克兰危机之所以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就在于这个乱局有如下几个特点:一是出人意料。从索契冬奥会的辉煌到乌克兰"一夜剧变",有些突如其来。二是  相似文献   
9.
苏默 《党建文汇》2014,(5):40-40
克里米亚局势风云骤变.让国际社会再次领略了普京和俄罗斯民族在维护国家利益上超乎寻常的强硬与果决。什么是俄罗斯民族的性格?很难一言以蔽之。但总体上可以说,俄罗斯民族性格是矛盾的.有很突出的两面性,关于俄的民族性,最受俄罗斯人认同的是著名诗人丘特切夫的诗句:“用理性不能理解俄罗斯。用一般标准也无法衡量它。”  相似文献   
10.
胡长明 《法制博览》2010,(13):25-25
1958年9月,赫鲁晓夫在他的度假地克里米亚的雅尔塔突然召见中国驻苏大使刘晓。赫鲁晓夫对刘晓说:“美国插手台湾海峡,使台湾海峡局势骤然紧张,苏联政府不能坐视不管,应当帮助中国应付这一紧张局势。美蒋的优势主要是在海空方面,我们认为应在空军方面加强这一地区的力量,以便对美国的海军起到威慑作用。”刘晓静静地听着,脸上没:有任何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