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21篇
法律   8篇
综合类   2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芪丹通脉片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细胞GLUT1的影响。方法:选用雄性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6组(n=6),即正常组、假手术组、单纯模型组、芪丹通脉片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恬尔心组,各组均用9.0 g/L氯化钠注射液配制成等容积药液灌胃7 d,每日1次,采用冠脉结扎的方法复制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将大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完全闭塞40min再灌注4 h后,速取再灌注区心肌组织,用免疫荧光、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心肌细胞GLUT1的表达。结果:单纯模型组心肌细胞膜GLUT1蛋白明显表达,细胞中总GLUT1含量较正常组增加;芪丹通脉片高剂量组和恬尔心组心肌细胞膜GLUT1蛋白表达明显增强,细胞中总GLUT1含量较单纯模型组增加。结论:芪丹通脉片能明显增强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心肌细胞总GLUT1的表达,并促进其向细胞膜转位,从而起到保护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根据旋毛虫p46000抗原基因和葡萄糖3一磷酸甘油醛脱氢酶(GAPDH)基因序列设计特异引物,以不同发育时期旋毛虫总RNA为模板进行SYBR Green染料法实时定量RT-PCR检测p46000基因转录情况.制作不同发育时期旋毛虫虫体及感染组织石蜡切片,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技术检测p46000抗原的表达及定位情况.结果显示,p46000抗原基因在旋毛虫不同发育时期均有转录,但转录水平有明显差异,转录高峰集中于成虫和肌幼虫期,新生幼虫期明显低于其他时期.天然p46000抗原蛋白定位于杆状体和虫体表面,表达高峰集中于成虫、肠道期及成囊期肌幼虫.表明,p46000抗原基因的转录与表达具有一定的时空特异性.该基因在旋毛虫的寄生过程中尤其在早期感染中具有重要作用且可能与旋毛虫的免疫逃避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大鼠骨骼肌挫伤后M1/M2型巨噬细胞浸润的动态变化规律结合组织学改变建立损伤时间推断方法.方法 建立大鼠骨骼肌挫伤模型,挫伤后6h、12h、24h、36h、48h、60h、72h、96h、144h、216h、336h为实验组,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处理.采用HE染色法和免疫荧光多重染色方法观察骨骼肌挫伤后修复规律,...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脑络欣通对大脑中动脉阻塞再灌注(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reperfusion,MCAO-R)模型大鼠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方法 采用线栓法复制MCAO-R大鼠模型,将3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给药组。分别采用神经功能评分和TTC染色鉴定模型大鼠的神经功能缺损和脑缺血面积,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法观察大鼠海马CA1、CA2、CA3、齿状回(dentate gyrus,DG)区巢蛋白(Nestin)和神经丝蛋白-H(hypophosphorylated neurofilament-H,NF-H)表达水平。结果 给药组Nestin阳性表达主要发生在DG区,NF-H阳性表达主要发生在CA3区。脑络欣通促进神经干细胞增殖的作用在DG、CA1、CA2、CA3区均十分明显,以DG区尤为突出,促进神经干细胞分化的作用主要表现在CA3、DG、CA2、CA1区。与模型组比较,给药组大鼠海马各区的Nestin、NF-H阳性细胞均明显增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络欣通具有促进海马区神经干细胞增殖并分化为神经细胞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从临床表现呼吸道症状的病犬血液中分离获得了1株病毒,采用细胞培养、血凝及血凝抑制试验、中和试验、免疫电镜观察、免疫荧光抗体试验进行了鉴定.结果显示,该病毒能使MDCK和Vero细胞产生明显的细胞病变(CPE),能凝集人O型红细胞和猪红细胞;能被呼肠孤病毒1型血清所中和,病毒粒子呈圆形,有实心和空心两种粒子,将感染细胞用抗呼肠孤病毒1型血清及荧光抗体染色后见明显的绿色荧光.表明,所分离的病毒为呼肠孤病毒1型.  相似文献   
6.
以间接免疫荧光抗体技术研究了1 日龄SPF 雏鸡感染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病毒( REV) 后,病毒在机体各器官内的分布。结果表明,雏鸡感染REV 后病毒可在腔上囊、脾、肝和胸腺内大量存在,其它器官分布少。这与REV 造成机体各免疫器官和肝的严重变性、导致机体免疫功能降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为阐明鸭瘟病毒(DPV)UL51基因的特性和功能,根据DPV UL51基因序列设计了1对特异性引物,用PCR方法扩增UL51基因,并将其克隆至pMD18-T栽体上,经双酶切和测序鉴定后,再将该目的片段亚克隆到pcDNA3.1(+)真核表达载体上,得到重组质粒pcDNA3.1-UL51,通过脂质体介导将其转入COS-7细胞;应用实时荧光RT-PCR、Western-blotting和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UL51基因在COS-7细胞中的转录、表达和定位情况.结果表明,UL51基因在转染后6 h即已开始转录,12 h开始表达,24 h时转录和表达量均达最高峰,之后逐渐降低.该基因在COS-7细胞中表达蛋白的分子质量为33 ku.比预测的分子质量(约27.1 ku)大.间接免疫荧光法显示,该基因产物早期聚集于COS-7细胞的近核区域,晚期位于胞浆和胞核中.  相似文献   
8.
建立了检测猪生殖和呼吸综合征(PRRS)的微量间接免疫荧光抗体试验(IFA)。用该方法检测进境种猪788头,检出阳性14头;检测国内猪960头,检出阳性65头。比较试验证明,微量IFA与美国的室玻片IFA有相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9.
以纯化的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重组M蛋白免疫新西兰兔,制备免疫血清,用间接ELISA测得免疫血清效价达1∶14 000。通过间接ELISA进行病原检测,表明制备的免疫血清与全病毒具有较好的特异性。用免疫血清进行病原间接免疫荧光检测,TGEV感染的细胞培养物中多数细胞在其胞浆和细胞膜上出现黄绿色闪亮荧光,且荧光强度强,而未接种病毒的细胞培养物未见有黄绿色闪亮荧光,表明用所制备的抗TGEV重组M蛋白的免疫血清进行病原间接免疫荧光检测具有较高的特异性,为TGEV准确快速诊断与鉴别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采用人工方法给雏鸭和成鸭攻击新型鸭瘟病毒 (NDPV) ,攻毒后于不同时间采样 ,对不同脏器进行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 ,确定了最佳采样检测时间和病毒在多种脏器内的定位 ,并对其致病力、致病时间、交叉检测结果等与鸭瘟病毒 (DPV)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 ,NDPV对雏鸭致病力较强 ,病毒含量以肝、脾最高 ,其次为血液、脑、鼻腔分泌物 ;NDPV和DPV与它们的对应超免疫血清之间有交叉反应 ,但阳性较弱 ;冰冻切片制成的抗原片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压印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