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815篇
  免费   145篇
  国内免费   6篇
各国政治   76篇
工人农民   813篇
世界政治   895篇
外交国际关系   161篇
法律   6548篇
中国共产党   3082篇
中国政治   5311篇
政治理论   571篇
综合类   1509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102篇
  2022年   154篇
  2021年   194篇
  2020年   187篇
  2019年   84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67篇
  2016年   135篇
  2015年   330篇
  2014年   1542篇
  2013年   1547篇
  2012年   1694篇
  2011年   1778篇
  2010年   1731篇
  2009年   1792篇
  2008年   1852篇
  2007年   1276篇
  2006年   1266篇
  2005年   808篇
  2004年   578篇
  2003年   489篇
  2002年   539篇
  2001年   326篇
  2000年   315篇
  1999年   40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裁判要旨】受害人在营利性体育培训机构中受伤,由于营利性机构具有更高的安全注意义务,加之培训、排练等活动不同于正式比赛,风险可控,因此,不应允许培训机构以自甘风险为抗辩而免责。如果受害者自身存在过失,应适用过失相抵规则判定赔偿责任。  相似文献   
2.
[裁判摘要]一、在确定标准必要专利全球许可条件纠纷的管辖时,可以考虑当事人就涉案标准必要专利许可磋商时的意愿范围,许可磋商所涉及的标准必要专利权利授予国及分布比例,涉案标准必要专利实施者的主要实施地、主要营业地或者主要营收来源地、许可磋商地,当事人可供扣押或可供执行财产所在地等。  相似文献   
3.
【裁判要旨】蚂蚁花呗的发行机构并非商业银行(含邮政金融机构),因此,蚂蚁花呗不属于刑法意义上的信用卡,冒用他人蚂蚁花呗的行为不构成信用卡诈骗罪。蚂蚁花呗具备信用卡的表观功能,根据花呗用户服务合同约定,冒用他人蚂蚁花呗购物或套现的行为,无需重新签订合同,责任由账户本人负担。  相似文献   
4.
《政法学刊》2019,(2):66-72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等文件规定要改进国有公司董事会总经理的选任制度,但国有公司存在由于国有资本多级委托代理关系形成的代理问题,即廉价投票权问题。为控制代理问题,各国国有公司总经理形成了不同的选任模式。借鉴外国经验及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我国应从董事会、政府或国有资产监管机构的监督以及党组织的审核和监督等三个方面进行制度构建,以控制我国国有公司由董事会总经理选任中存在的代理问题。  相似文献   
5.
6.
7.
8.
《党课》2020,(2):51-51
“老板,请问您需要贷款吗?”每年岁末,不少企业老总都会接到小贷公司打来的骚扰电话,因为此时正是民营企业周转资金普遍吃紧、不得不四处寻找“过桥”贷款之际。但对北京的企业来说,这一痛点有了破解之道,设在海淀区的北京市企业续贷受理中心,可以帮助企业轻松迈过“过桥”“倒贷”这道坎。  相似文献   
9.
最近,辽宁省营口市中级人民法院在中国裁判文书网上公布的一份判决书,再次刷新了网友的认知。2020年12月1日公布的这份判决书里,法院认定,2006年以来,田久林通过控制营口市市区及周边部分农村地区的殡葬服务行业,肆意提高殡葬用品销售价格,十年间41取利润过亿元,一个骨灰盒最高加价105倍,逃稅趨过8500万元,逃稅率接近100%.法院最终以组织、领导黑社会性质组织罪,强迫交易罪,寻衅滋事罪,逃稅罪.故意伤害罪等多项罪名,判处田久林有期彼刑20年,该涉黑组织案其余13名被告人分别被判有期彼刑6年至缓刑不等。  相似文献   
10.
胡哲 《人民司法》2020,(11):8-12
【裁判要旨】实践中,以末位淘汰为由解除劳动合同,实质多为以不能胜任为由解除劳动合同。该解雇行为合法性的判定依据在于其是否符合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第(二)项之规定,其关键在于对劳动者能否胜任工作的认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