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5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1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5篇
法律   194篇
中国共产党   52篇
中国政治   85篇
政治理论   43篇
综合类   7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56篇
  2013年   49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马贵翔  林婧 《河北法学》2020,38(1):57-67
刑事被害人当事人化的实质是犯罪损害追诉方式的公私合一,该制度设计混淆了公益和私益两种不同性质的诉讼,导致两种权益保护相互冲突进而对刑事司法结果公正造成负面影响。公私分离是刑事被害人去当事人化的当然制度选择,其立法对策主要包括在刑事立法中确立被害人为特殊诉讼参与人、废除被害人在刑事审判中就定罪量刑发表意见的权利、废止被害人刑事自诉权和切断其引起刑事二审、再审的程序路径。同时需要完善相关配套举措,如允许被害人对其物质和精神损害单独提起民事诉讼、完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建立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等。  相似文献   
2.
以盗窃罪司法适用中的几个疑难问题为研究对象 ,对作为盗窃对象的无形物的范围及其认定、盗窃数额中的几种特殊情形以及盗窃过程中损毁公私财物行为的定性问题作了较为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近20年来,我国公用事业特许经营在稳步推进的同时也面临着深刻的合法性危机,其具体体现为法律依据的低位阶、风险意识的双重匮乏和公众利益的极度虚置。消除危机的根本之道在于强化政府对特许经营的规制:通过规制目标的科学厘定、规制机构的统一设置和规制手段的审慎选择来确保特许经营的健康发展。在公私合作的新背景下,我国行政法学研究面临着基本理念之变迁、研究视角之转换和与其他社会学科进行知识整合等任务。  相似文献   
4.
"公私共分罚款之诉"是《美国反欺骗政府法》规定的一项民事公益诉讼制度。该诉讼制度最突出的特点是相关人在胜诉后,可以和政府共分被告人向政府缴纳的罚款,以此鼓励个人揭露与政府有交易关系的公司、企业诈骗联邦政府资金的行为,并以诉讼的方式挽回联邦政府所受到的巨额资金损失。"公私共分罚款之诉"以给原告物质鼓励的形式推动个人在公益执法中发挥有效作用,给我们提供了一种可供借鉴的公益执法途径。  相似文献   
5.
PPP协议中的法律问题辨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PPP协议中反映了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之间对于公共服务的买卖合同关系,还反映了私人部门作为公共服务的生产者和经营者与公共部门作为公共服务市场的监管者之间的管理与被管理关系。在PPP模式中,政府至少承担着三重角色的责任和义务:规则的制定者与执行者、公共服务的采购者和提供者、公共服务的监管者等。特许经营协议履行过程中,除行政主体方通过行政行为方式侵害私人部门权益等个别情形外,应当允许当事人自由选择通过公法或者私法方式来解决由此引发的法律争议,包括选择仲裁和调解方式。中国可借鉴英美等国家经验,尝试依法设立一些独立于行政机关的监管机构,由其履行公用事业的监管及相关法律纠纷的裁决职能。  相似文献   
6.
荀子云:“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从本质上说,社会主义荣辱观所揭示的就是如何处理公与私的关系问题。胡锦涛同志提出的“八荣八耻”,通俗易懂,人人明白。一些人说起来也是头头是道,明白得很,可一遇到具体问题就往往是非不分、荣耻不辨了。个中原因,说到底无非是私欲作祟。诚如一位人大代表所言:“我看关键是要树立大公无私的思想。私欲膨胀,必然荣耻不辨;出以公心,才能荣耻分明!”可谓一针见血,说到根子上了。  相似文献   
7.
国际法通过公私领域的划分确定其管辖范围,并避免干涉主权国家的内政。女性主义者指出,这种划分包含着对女性的规范性歧视和结构性歧视。国际法的基本术语如国家、主权等,排除了国际法对国内违反人权事项的管辖,维护了男性在国内的特权地位。在国际人权法领域,在确定是否给予女性以人权保护时,也是以维护男性利益为出发点。女性主义方法揭示了国际法中存在的性别歧视,但该方法也存在许多问题,需要加以注意。  相似文献   
8.
赵炜 《先锋队》2014,(5):34-35
案例简介刘某,中共党员,1999年9月前任某市林业局果树场场长,2001年至2007年任果树场场长助理。1997年6月,刘某在任果树场场长期间,将400亩鱼池地承包给本场的13名职工,承包费每年6000元,期限60年。1998年9月,经刘某联系,果树场又将上述400亩鱼池地转包给栗海集团,期限70年,每年每亩按91元计算,年承包费36400元。刘某将400亩鱼池地的承包款按每年6000元上交果树场,  相似文献   
9.
《司法业务文选》2013,(22):43-46
1.2013年4月2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布2.法释〔2013〕8号3.自2013年4月4日起施行为依法惩治盗窃犯罪活动,保护公私财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现就办理盗窃刑事案件适用法律的若干问题解释如下:第一条盗窃公私财物价值一千元至三千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三十万元至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四  相似文献   
10.
跨国民间法是基于跨国法律多元主义而提出的一个概念,它是指由全球公民社会创立并监控执行的独立于国家法体系(包括国际法和国内法)之外的规则体系.跨国民间规制在上个世纪末迅速崛起,对跨国公共规制提出挑战.但跨国民间法与国际法体系也并不是对立的,它们之间各有所长,可以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完成全球良好治理的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