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7篇
  免费   26篇
各国政治   1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20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715篇
中国共产党   7篇
中国政治   85篇
政治理论   18篇
综合类   28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62篇
  2013年   76篇
  2012年   78篇
  2011年   72篇
  2010年   89篇
  2009年   96篇
  2008年   122篇
  2007年   59篇
  2006年   60篇
  2005年   58篇
  2004年   56篇
  2003年   73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黄明儒 《法商研究》2021,38(6):129-142
犯罪构成是认定犯罪的"准据",其具体类型主要有四要件犯罪构成理论与阶层犯罪构成理论的划分,前者在我国本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但伴随刑法学知识的转型而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以共犯论为视角,通过对四要件犯罪构成理论在认定犯罪时的理念和方法的双重厘清,可以发现该理论其实并不像批判者所认为的那样一无是处,反而具有理论和实践上的双重优势.完善我国四要件犯罪构成理论在认定共犯方面不足的对策,是按照司法认知的过程对四个要件的排列顺序进行微调,对于未达刑事责任年龄者(无刑事责任能力者)与有刑事责任能力者共同侵害(或威胁)法益的特殊案件类型,可根据199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5条第1款的规定以单一正犯体系进行处理.  相似文献   
2.
论共犯关系的脱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共犯关系脱离 ,是指具有共犯关系的共犯人停止自己的行为 ,断绝自身行为与其他共犯所造成的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 ,并为阻止犯罪的实现作出了真挚努力的犯罪形态。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共犯脱离的考察 ,对脱离的内涵、机能、标准以及要件进行了具体的论述 ,并认为 ,不同的共犯人由于其在共犯中作用的不同 ,其脱离共犯关系的要件具有不一致性。  相似文献   
3.
侦查终结若干问题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侦查终结是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的最后关口,在整个刑事诉讼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从侦查终结立法看,应取消各司法机关的二次立法,应在侦查终结对案件的处理方式、侦查中止的设立以及侦查终结撤销案件的制约机制的建立上,完善和构建我国刑事诉讼法关于侦查终结的内容。  相似文献   
4.
朱立恒 《法学杂志》2003,24(2):57-58
关于保证期间的法律意义 ,《担保法》未做明确规定。对于保证期间能否中止 ,延长以及中断后如何计算加以探讨 ,旨在促进担保立法。  相似文献   
5.
指使部属违反职责罪、妨害作证罪、虐待被监管人罪以及破坏监管秩序罪,都使用了“指使”的概念,对此有三种解释语境,即完全承担共犯的责任、完全不承担刑事责任、部分承担刑事责任。只有综合考虑指使人和被指使人之间的关系、指使的强度、被指使人进行的活动,并且结合立法的意图,才能合理地分配指使人和被指使人的刑事责任。部分承担刑事责任的主张是正确的,指使表现为命令、胁迫和起主要作用的教唆。  相似文献   
6.
片面共犯能否成立,在中外刑法理论界一直存在争议。片面共犯应当是成立的:刑法的规定是其成立的法律依据,部分犯罪共同说是其成立的理论基础,司法实践需要是其成立的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7.
在共同金融犯罪中,无特定身份者可构成有特定身份要求的金融犯罪共犯,但无特定身份者不可能成为有特定身份要求的金融犯罪实行犯。有特定身份者与无特定身份者构成的共同金融犯罪是否以身份犯性质的金融犯罪定罪,关键要看有特定身份者是否实施了实行行为。单位也可以成为共同金融犯罪的主体。承认一定范围内的片面共犯为共同金融犯罪与我国刑法中的共同犯罪理论并不对立,而且也符合司法实践的需要,并具有一定的法律依据。  相似文献   
8.
交通肇事罪是否存在共同犯罪情况成为学界争论的焦点。本文试从交通肇事罪的主体、主观方面、客观方面分析了成立交通肇事罪共犯的条件,并对交通肇事罪成立共犯的几种情况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10.
1997年刑法增设了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作为对传统的贪污贿赂犯罪之补充。但该罪在立法上和相关配套制度等方面存在着诸多不完善的地方,尤其是在司法适用中的社会效果并不尽如人意。为此,对该罪的罪名确定、客观特征、证明责任、犯罪主体以及法定刑等各方面进行反思、整合并加以完善是十分必要的,这也契合我国打击贪污腐败行为、促进廉政建设以及完善相关刑事立法理论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