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1篇
法律   2篇
中国共产党   3篇
中国政治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1.
中年是盛年     
人生不易啊,这不易全因人生多数时候处在压力之下。好在如今物质生活普遍提高,于是人的寿命也随之相应延长。一个流行的估算是,人生之中年,当在40 ̄60岁之间了。如果真是这样,那么  相似文献   
2.
沃伦1953年被任命为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大法官是一个普通的政治任命。正当程序革命是一个意外进入的时代。沃伦法院成员都是普通公民,而绝非圣贤。在美国深深的卷入越战的大背景下,美国国内兴起了浩大的民权运动。沃伦法院在刑事领域的正当程序革命和当时的时势互相借力,将六十年代演化为一个革命时代。中国刑事诉讼改革以正当程序革命为精神激励,圣化沃伦革命,意在矫枉过正,但可能带来逆向的反弹。  相似文献   
3.
庄子以道为核心的家庭思想中贯穿着一条立基于个体本位价值的特殊的原子主义原则,由此,在他那里,眷亲问"离"和"即"的统一实现着家庭的超世俗和谐.与此相关,庄子所认定的和谐家庭还有不同凡俗的若干特征:第一,和谐家庭没有男女职分;第二,和谐家庭去除男女尊卑;第三,和谐家庭弃绝外来纷扰.  相似文献   
4.
情感断章     
叶水 《公民导刊》2009,(5):53-53
诗人北村说:情感比实际生活重要得多。这样的判断,可能很多人会把它仅仅当作诗人的呓语。而我至少可以肯定,一份好的情感一定能超越实际生活并赋予凡俗人生以意义。情感也是有品级的。简单的说,"上品"的情感是呼唤者与被呼唤者的相互应答,即便身在天涯,却心在咫尺;"次品"的情感是呼唤者与被呼唤者的部分应答,有时咫尺天涯,有时天涯咫尺;"下品"的情感是呼唤者与被呼唤者的应答通道常常堵塞,甚或应答错位,身在咫尺,却心在天涯……  相似文献   
5.
顾文豪 《新民周刊》2012,(42):90-90
正因诗人和读者对世界对生命都有"相同的体验",诗人的言说才有被理解的可能,也正因体认到这种"相同的体验",诗人才能站在人群里,凡俗生活才不因凡俗而失去被开掘的可能。下午三点多一个顾客也没有的酒吧,傍晚的香港北角长凳上消磨时间的陌生青年,凌晨地铁站出口偶遇的路人,马路上一寸一寸移动步履的老伯……日常的脸孔,日常的声音,...  相似文献   
6.
凡俗与神圣:解读“明镜高悬”的司法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中国衙门的公堂之上普遍悬挂"明镜高悬"匾额,有着颇为丰富的文化内涵。本文拟在"凡俗与神圣"的文化脉络中,来解读其中蕴含的司法精神与司法理想。一方面,"明镜高悬"彰显了传统中国司法实践的核心价值,即实现"实质正义"的理想;另一方面,也表达了实现"实质正义"的基本进路,即司法官员不但要有"仁恕哀矜"的道德情感,而且要有"明察秋毫"的司法能力,以使案件真相大白,最终实现司法正义。因此,在公堂上彰显"明镜"的神性力量和象征意义,既延伸了司法官员的能力,又起到了约束司法官员的功能,更产生了威慑原被两造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吴培显  赵林 《理论学刊》2006,(10):109-113
中国小说的爱情书写模式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逐渐被超越。如果说,新时期之初爱情主题的回归仅是对传统“载体化”爱情书写模式的接续,那么,向生命本真逼近的创作取向已标志着当代爱情主题的新突破。首先,它表现在对爱情主题浮泛化和单一化倾向的超越上,是爱情书写与历史、文化、生命意识的有机融合;其次,以“情欲还原”为原动力的“回到爱情自身”的爱情书写,是其拓展的另一突出体现;第三,爱情主题深化的更具有普遍意义的标志,是爱情的凡俗化和世俗生存意识的强化。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