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2篇
中国共产党   6篇
中国政治   9篇
政治理论   2篇
综合类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文新 《侨园》2020,(2):32-33
在东北古城辽阳,传承着这样一套武功:取自庄子《逍遥游》之意,在习武中悟化出"修身养生之道",四百年来内外兼修、刚柔相济,至今仍是一脉单传。此武功以其特点和传承地域得名"辽阳逍遥门武功"。据《逍遥门宗谱》记载,逍遥门武功的创始人是明代武术家任逍遥。任逍遥,字礼谦,江西贵溪人,于明神宗万历年间行走于江湖,他遍访武林贤士,博采各派武学之长并加以创新,练就了一套新、奇、特的武功,并以自己的名字命名为"逍遥功"。明万历四十年(1612),任逍遥正式创建了武林门派"逍遥门",传授逍遥武功。  相似文献   
2.
屠凤莲 《学习论坛》2005,21(4):33-35
刚柔相济的处事谋略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上备受推崇。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继承并发展了这一谋略,创造性地把它运用于领导过程,体现出了绵里藏针、以柔克刚和坚决果敢、刚中有柔的特点,凸现了刚柔相济的领导艺术。  相似文献   
3.
笔者从业20年来,从国企到民企,从普通员工到中、高层管理者,从最初的法学工作者到后来的行政、人力资源工作者,实际上就是与"管理"、与"人"对弈的20年。现将一些管理心得与大家分享。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始终坚持把坚定的原则性和高度的灵活性辩证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领导中国人民开创了改革开放的中国复兴之路。邓小平在对外交往方面的刚柔相济的处事艺术,深刻地影响了中国,影响了交往国,影响了整个世界。1978年10月他对日本的访问掀起的“邓旋风”,就是中国对外开放的一个精彩序幕。  相似文献   
5.
刘晓平  刘立 《求索》2010,(6):207-208,7
郭沫若的诗《炉中煤》人们都很熟悉。他在诗中把自己比喻为火炉中燃烧着的煤,把祖国比喻为"我心爱"的"年青的女郎"。他在《创造十年》中又曾解释说:"‘五四’以后的中国,在我的心目中就像一位很葱俊的有进取气象的姑娘,她简直就和我的爱人一样。""《炉中煤》便是我对于她的恋歌。"这种比喻,有些人会觉得不伦不类,因为一般人常把祖国比喻为"母亲",比为"爱人"似乎不严肃。但在郭沫若却是郑重的,毫无轻佻之意。这是由他的女性意识决定的。这里要谈的就是他作品中的女性意识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古迅 《人事天地》2007,(1):10-10
古代统治者在用人上还比较注意一文一武,一张一弛,刚柔相济,恩威并施。东魏独揽大权的丞相高欢临死前,把儿子高澄叫到床前,对他谈了许多将来辅佐他成就霸业的人事安排,特别提出当朝唯一能和侯景相抗衡的人才是慕容绍宗。高欢说:“我故意不用此人。把他留给你。”唐太宗对李勋的使用也同高欢一样,故意把他冷落在一边,留给儿子唐高宗。唐太宗欲让权臣李助辅佐太子,但在临终之前,非但不对李动加官晋爵,反而把他贬到边远地区做地方官。  相似文献   
7.
适者生存     
舒明 《求贤》2010,(6):30-30
一场鹅毛大雪过后.大地一片银装素裹。举目望去.只见榆树、杨树的不少枝条被厚厚的积雪压断了;而松树、柏树的枝条却没有受到丝毫损伤,显得生机盎然。原来,榆树、杨树的树枝不会弯曲,结果冰雪在树枝上越积越厚.最后它不堪重负.直到将其压断.备受摧残。而松柏的树枝因能很好地适应自然环境.适时下垂.使飘落在身上的积雪容易滑落.所以其枝干能傲霜斗雪,巍然挺拔。刚柔相济,能屈能伸。正是这种君子气度和风范,使松柏经受了一次次暴风雪的洗礼,很好地保护了自己。  相似文献   
8.
中国管理的柔性特点和西方管理的刚性特点,体现了不同的文化背景,有着不同的实践效果。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基于中西文化交融基础上的未来管理必将带有刚柔相济的新特点。  相似文献   
9.
刚性管理,是指在管理中采用强制方式,凭借制度约束、纪律监督,甚至惩处、强迫等手段,使人们的行为遵从和服从制度规范。柔性管理,是指在管理中采用非强制方式,依据共同的价值观和文化氛围进行人格化管理,在人们心中产生一种潜在的说服力,从而把组织意志变成人们自觉的行动。  相似文献   
10.
关文洁 《工会博览》2009,(4):112-113
在学校人事管理应当以法治管理为底线,以情感管理为境界,情法交融。本文探讨两种管理模式的提出及在学校管理中的意义,提出情感管理和法治管理的关系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做到两者的有机统一,有利于提高学校管理水平,提升学校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