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法律   28篇
综合类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活体检验鉴定中,经常碰到同一人不同部位皆有创口的情况,特别是头面颈部骑跨创口,在评定损伤程度时,如按《人体轻伤鉴定标准(试行)》第五十一条规定:即软组织单个创口长度达10cm,或者创口累计总长度达15cm,评定损伤程度不合理。下面通过两个案例探讨头面颈部骑跨伤的损伤程度评定。  相似文献   
2.
尸体衣着与创口位置关系判断案件性质2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笔者就实践中遇到的2起案例,通过尸体衣着与创口位置关系来准确判断案件性质,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景虎 《法医学杂志》2003,19(2):115-115
人身伤害案件是广大基层公安机关经常遇到的,受害人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有的不惜使用违法的手段来干扰法医伤情鉴定工作的正常进行,造作伤就是其中常见的一种。作者在损伤程度鉴定过程中遇到两例造作伤的案例,现介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不同厚度的单刃刺器在肋软骨上形成的刺创口进行了肉眼和实体显微镜下的形态学观察,发现肋软骨上的刺创口与皮肤和骨质上的刺创口有着明显的不同。观察结果表明,创口的宽度不能反映刺器的厚度。一定厚度的单刃刺器所致的肋软骨上的创口肉眼及镜下无明显的钝角特征。据此,对在肋软骨上刺器所致刺创的凶器种类的推断提出新的见解。  相似文献   
5.
1案件资料某女,18岁,小学文化,农民,于2003年5月8日晚上9时许,在某小学教师住房内,被某男,用火车牌两节大号电池型电筒捅入阴道内,并来回在阴道内抽动1min左右,当即出现阴道流血和剧裂疼痛,某男才抽出手电筒,终止加害行为。尔后某女在返回自家途中跌倒3次,内外2条裤子被血浸透,阴道流血未采取任何措施持续到次日上午10时许,导致失血性休克,其亲属报警后,某女被120救护车送到医院手术治疗,脱险得救。体查:T36·3℃,P120次/分,R24次/分,BP60/40mmhg,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神志清楚,自动体位,面色苍白。外阴部可见暗红色血迹,处女膜在4点和7点处…  相似文献   
6.
金士正 《法医学杂志》1997,13(4):228-229
从贯通创的我发性以及明确损伤程度评定标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出发,结合三例检案,论述了贯通创较一般皮肤创伤所致的机体组织损害严重、易并发感染及修复障碍因素多等特点。提出并论证了贯通创“创口”长度计数的法医学观点,明确了评定损伤程度的标准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寻一种法医鉴定工作中测量平面内非直线长度的方法。方法精确切断长度不同的10根焊接锡丝并读出结果作为对照组(钢尺直接读取法),再分别将这10根长度不同的焊接锡丝任意弯曲,然后用本文研究的方法计算出长度作为Pixel组,并对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Pixel方法得出的结果与钢尺读取法直接读出的结果之间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Pixel法在测量平面内非直线长度(如瘢痕、创口)上比传统的棉线法有明显优势,计算出来的长度更精确、易操作,使法医学鉴定结论更准确、有说服力,也更能适应诉讼要求,在法医学鉴定中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对330例体表创口与愈后瘢痕长度的对比观察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探讨体表创口与愈后瘢痕相互关系。在 330例不同年龄的伤者的不同部位的钝、锐器伤口 ,用精确的测量方法 ,在伤后 3d内、伤后 1个月、伤后 3个月进行测量 ,并计算创口愈合成为瘢痕的收缩率。在伤后 3个月面部瘢痕的收缩率为 15 4% ,躯干、四肢瘢痕收缩率为 13 6 % ,头皮瘢痕收缩率为 10 1%。不同致伤物形成的创口 ,在伤后 3个月时 ,不规则钝器创的瘢痕收缩率为 16 1% ,锐器创的瘢痕收缩率为 11 2 %。结果表明 ,创口在伤后 3个月时 ,面部瘢痕收缩率最大 ,头皮瘢痕收缩率最小。不规则钝器创的瘢痕收缩率值比锐器创的瘢痕收缩率值大。  相似文献   
9.
在法医检验鉴定中,常利用体表刺创口形态分析判断刺切的先后顺序与刺器宽度,但由于受人体皮肤组织状态、肌肉回缩和死后尸体腐败等因素影响,从而导致利用人体刺创口形态判断创口形成顺序与刺器宽度存在误差。而衣服上刺创口与体表上刺创口相对比,因其组织形态和腐败因素较之体表创口具有更稳定的特点,所以本研究依据衣服上刺创口痕迹来判断刺切顺序与刺器宽度。  相似文献   
10.
现行的《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简称《新标准》)经发布后,于2014年1月1月开始实施。《新标准》条款中,特针对原有鉴定标准中存在的分散、疏漏之处做出了相应的整合与完善,在分级标准上更为详尽,对于人体损伤程度鉴定中的原则、方法及内容均做出了较大的调整。本文在针对《新标准》的研究中,主要着重于对有关创口的条款进行深入分析,并将个人些许见解做出阐述,仅供参考,欢迎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