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1篇
法律   8篇
中国共产党   8篇
中国政治   3篇
综合类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晋纪 《先锋队》2011,(6):30-32
他们虽然职务不高,但却权力不小,违纪违法手段多样、涉案金额巨大、问题严重、影响恶劣;这些失去监督的权力,犹如一匹匹脱缰野马,在为少数不法之徒谋取非法利益提供条件的同时,也将我们渐渐拉至腐败的深渊;这些现象昭示我们,要切实加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着力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让群众感受到党风廉政建设方面切切实实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当前一些领导干部利用职权沽名钓誉、囿于私利,其行为愈演愈烈,屡禁不止,严重地阻碍了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损害了党和人民的利益。本文指出在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中,必须谨防利用职权沽名钓誉的腐败行为。  相似文献   
3.
案例简介:某省农机局局长、党组书记张某,应其子张强(某信托投资公司在职人员,党员)的要求,找到本局计财处副处长丁某,说其子所在单位有承揽储蓄任务,利息较高,要丁某将局里暂时不用的资金存到该单位去。丁某随后按局长的要求安排会计将本单位支农周转资金以转账支票提出100万元,由丁某交给张某。张某将支票带回家交给其子张强。张强很快以省农机局名义用这张支票在其所在的信托投资公司办理了存期半年的高息存款手续,到期后又先后三次办理高息转存。在办理存款和转存过程中,张强将信托投资公司支付给农机局的利息33万余元中的23万元据为己有。  相似文献   
4.
根据我国刑法规定,斡旋受贿是受贿行为中的一种,但是,在具体界定斡旋受贿与一般受贿之间界限标准的问题上,我国刑法理论界素有“制约关系论”与“制约关系否定论”之争。这一争论对“利用职权或者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的理解及对受贿罪的认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一个具体的案例入手,对该问题进行了深入透视。  相似文献   
5.
龙云 《江淮法治》2013,(8):30-31
同样是受贿,比起直接收人红包,黄帜的手法就巧妙、隐蔽的多了他将国家对农户购置农机予以补贴的政策为己所用,暗地里与人合伙开办了两家公司,利用职权,搭政策顺风车,大发横财。他就是广西玉林市农业机械化管理局局长黄帜。2012年9月,黄帜因受贿171万元,被判处有期徒刑12年,并处没收财产30万元;同案的玉林市农业机械购置补贴办副主任(负责人)、玉林市农机局农机监管科  相似文献   
6.
20世纪30年代至50年代,毛泽东先后亲自批准处死的贪官有七名。这些贪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为党、为人民曾做过突出的贡献,是革命的功臣。他们分别是谢步升、左祥云、唐达仁、黄克功、肖玉壁、刘青山、张子善。  相似文献   
7.
一个是诞生了国内众多著名品牌的海边工业城市,一个是以日均过亿投资拉动发展的海岛,福建晋江、平潭的大发展和大建设,让龚清概迅速成为福建官场的名人,也成为他仕途的“两大基石”.2013年10月,龚调任国台办副主任,成为第一位会讲闽南话的国台办副主任. 但两年三个月后的2016年1月19日,绰号“龚十亿”的龚清概即被通报涉严重违纪接受调查.在此背后,传出他在晋江利用职权为亲属牟利,在官场作风强势,因人事问题遭同僚匿名举报.而在平潭,也有人称他不避讳与商人的交往,主政平潭不久即插手土地项目,后因推翻福建省重点建设的船坞码头项目遭到商人实名举报.  相似文献   
8.
赵炜 《先锋队》2011,(14):54-55
案例介绍:尚某是W省A市市委书记。尚华系尚某的女儿,中共党员,H省B市某国有企业中层干部。1998年,尚华与A市江华企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江华公司)董事长魏某认识,并逐渐交往密切,两人商定,尚华辞职经商,魏某提供资金支持。2000年初,尚华在W省Z市联系到一  相似文献   
9.
范富文 《检察风云》2013,(18):28-29
朝末年,民间曾流传这样一副对联:"宰相合肥天下瘦,司农常熟世间荒"。上联写的是李鸿章,李乃安徽合肥人,曾任宰相;下联写的是翁同和,翁乃江苏常熟人,曾任司农(相当于现在农业部长)。此联一语双关,充分表露出当时老百姓对吸食民脂民膏的贪官的憎愤之情。而扬州瘦西湖去年也出了个贪官,叫徐宝林,原是瘦西湖管委会党工委副书记。此公贪功十分了得,利用职权吞食  相似文献   
10.
利用职权地位条件”是居间受贿犯罪实行行为的典型性构成要素,其与“利用职务之便”是互为分离的概念。“利用职务之便”中的“职务”是指“专项职务”,且利用者与被利用者应当存在隶属与制约关系;而“利用职权地位条件”是指利用者与被利用者系异种职务,且利用者与被利用者之间应当存在职权关系。离职人员“利用原有职权地位条件”,利用者与被利用者之间原先是否存在职务隶属关系并不为要,但是必须是该离职人员对被利用者原先具有职权关系的影响。“利用职权地位条件”与“利用职务之便”的根本区别在于,前者是一种“职权传递”的职权利用,后者是一种“职权本位”的职权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