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篇
  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2篇
世界政治   3篇
外交国际关系   4篇
法律   45篇
中国共产党   12篇
中国政治   21篇
政治理论   7篇
综合类   2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役权是最古老的物权制度,其产生甚至要早于所有权.我国物权法应建立不动产役权制度,使其涵盖海域役权,克服地役权制度的不足,并创设新型的不动产役权;供役不动产人应包括不动产的一切物权利用人,需役不动产主体则不宜作任何限制,我国应建立土地使用权人自己役权制度;不动产役权内容的约定性、类型化的困难性决定了不动产役权登记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2.
居住权基本理论问题反思——评居住权的否定理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大鹏 《河北法学》2006,24(11):106-110
否定居住权的各项理由值得商榷.脱离人役权的概念体系,在物权法中单独规定居住权也是可行的.人役权制度的废弃并非铁板一块的绝对真理.居住权制度具有无法为其他制度所替代的独特功能,它并未放弃对效益价值的追求,要辩证地理解居住权的不可转让性.在居住权法律关系中,保姆一般是间接受益人.  相似文献   
3.
我国《物权法》将宅基地使用权纳入用益物权体系,虽未明确其为地上权性质,但从权利的功能和特征两个方面看,宅基地使用权与地上权具有种属关系,而这无碍于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同属地上权的性质认定。宅基地使用权的应有特征在目前的制度设计中遭到淡化,令人误以为其性质是人役权,实际上二者在契约主体、功能、身份性以及取得方式上存有根本不同。  相似文献   
4.
《学理论》2014,(27)
"丁卯胡乱"和"丙子胡乱"是朝鲜史书当中对后金两次对朝鲜用兵的称谓。而中国史书当中则把这两次战争称为"丁卯之役"和"丙子之役"。从强烈的反差当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两次战争对朝鲜的破坏程度之深。在这两次残酷的战争之后,朝鲜却又有着比同一时期周边其他国家和地区幸运的地方,那就是朝鲜并没有被后金完全的占领,究竟为什么后金会在两次出兵朝鲜,逼迫朝鲜签订城下之盟,而又迅速回师而没有对朝鲜做进一步的"占领"呢?  相似文献   
5.
《学习月刊》2011,(8):162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七一三工厂隶属于空军装备部,是空军现役航空发动机的主要修理基地之一,承担着我军在役战机航空发动机的维修保障任务,现已具备四大系列16种机型的修理能力,已累计修理发动机近万台。工厂始建于1969年,  相似文献   
6.
1953年朝鲜战争结束后,我国的威胁主要来自海上,海防成为国防的重点。在这种情况下,加强抗登陆作战理论研究,建立我军的抗登陆作战理论体系,并用以指导战争的准备情况,就显得极为必要和紧迫。在这种情况下,中央军委于1955年11月在辽东半岛组织了一次大规模的抗登陆作战演习。这是我军第一次在模拟使用原子武器和化学武器条件下,方面军抗登陆战役中集团军海岸防御的军事演习,也是建国后我军首次组织的规模最大、影响深远、最能体现当时军事训练特点的诸兵种联合军事演习。  相似文献   
7.
地役权制度与物权法之生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社会关系的日益复杂化和人文主义理念的兴起,传统物权固有法的原则和内容受到了挑战。地役权以其意定性和包容性,在现代物权法相对凝固的状态下起着润滑和活跃作用。地役权的灵活性使其对物权法定主义起着拾遗补缺作用,地役权的债权性赋予其本身强大的经济功能,地役权的意定性和不确定性使其起着以"私"补"公"的独特作用,符合了现代法律经济效益原则和社会本位法律观。  相似文献   
8.
关于在我国物权法中设置居住权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40,自引:1,他引:39  
本文首先从居住权的历史沿革出发,研究了罗马法以及法国。德国物权法有关居住权的立法例;然后根据我国社会发展的现状以及发展趋势,就居住权是房屋这一财产在财产体系中的地位提高的必然反映、居住权有利于提高房屋的利用效益、有利于发挥家庭职能、有利于平衡房屋的利用利益等几个方面说明了在我国物权法中确认居住权这一他物权形式的必要性;最后提出我国物权法对于这种因居住而使用他人房屋的权利,应当以“居住权”概括之,并可以将之定义为:居住权就是特定人因居住而使用他人房屋的权利。文章还对居住权的取得和消灭、居住权的效力等具体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设想。  相似文献   
9.
我国现有自然生态资源法律规范和生态补偿制度主要体现为公法性质,存在结构性缺陷,亟需利用公益性私权解决生态保护中存在的自然资源产权私权性与用途管制公权性的冲突问题,创新生态补偿银行、碳汇交易、自然资源保护地役权、生态产品认证等私法途径,健全社会团体和公众参与机制等重构系统化的自然生态资源法律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0.
狱政管理部门在组织劳改人员从事外役劳动的过程中,必须从稳定压倒一切的大局出发,避免出现由于重经济效益而忽视监督改造安全的偏差。做好劳改人员外役劳动现场的防逃工作,是对狱政管理人员和狱政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考验,既关系到监狱的社会经济效益,也关系到监狱监督改造安全工作的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