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5篇
世界政治   3篇
外交国际关系   20篇
法律   1篇
中国共产党   13篇
中国政治   14篇
政治理论   2篇
  2022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六1984年,于是之57岁。这一年发生了两件大事——一是他被任命为北京人艺的第一副院长,主持日常工作;二是他被邀在电影《赤壁之战》中,扮演曹操的角色。先是极不情愿地当上了副院长。有人形容:他像一个孩子被怂恿、督促着去捅马蜂窝,既不愿意又有点好奇,结果是在一年之内就已经被蛰得鼻青脸肿,心存无限厌烦,恨不能早早脱身而去。后是极想高高兴兴地去扮演曹操,借以解脱,因为他觉得一个演员最大的幸  相似文献   
2.
正2014年4月22日,北京首都剧场,已经关闭的大幕再度缓缓拉开,观众席中爆发出热烈的掌声,献给全体演员、献给87岁高龄的导演蓝天野、献给暌违30年的《吴王金戈越王剑》。在阔别舞台20余年之后,著名表演艺术家蓝天野又回到了北京人艺,站在首都剧场那熟悉的舞台上,先后为期待他的新老观众演出了《家》和《甲子园》,并亲自拄杖搭戏、坐镇排练《吴王金戈越王剑》。去年11月,在苏州举行的第十三届中国戏剧节上,蓝天野与其他5位老艺术家一同被授予中国戏剧终身成就奖。其实,蓝天野最喜  相似文献   
3.
王悦阳 《新民周刊》2022,(21):94-94
北京人艺的元老之一,著名表演艺术家,共和国“七一”勋章获得者蓝天野先生近日以95岁高龄辞世,令人怀念不已。蓝天野先生一生,主演、导演过《茶馆》《蔡文姬》《渴望》《封神榜》等众多舞台剧、影视片,其演技被誉为“在舞台上流露着独特的艺术魅力”。但鲜为人知的是,他一生中最钟爱的却是国画,而且造诣颇深,还是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油画系的高材生,与李苦禅、许麟庐、黄永玉等许多丹青大家有缘,特别是他与海派画坛大师程十发的君子交、翰墨缘,堪称佳话。  相似文献   
4.
戴君良 《各界》2013,(1):92-93
我与吕恩老师仅有一面之缘。那是2010年11月,我正给风凰卫视拍摄曹禺先生的专题片,从北京人艺问了吕恩家的电话,想去采访她。听说是谈曹禺,吕恩爽快地答应了。我们的畅谈从她个人经历开始,上世纪30年代,曹禺在国立戏剧专科学校任教,吕恩当时是该校的一名学生。年届九旬的老人家,面容白净,双目如漆星一般,炯炯有神,对自己亲历过的往事,记得清清楚楚。如今老人家已远行,我们之间的那次长谈,因专题片体裁和篇幅所限,未能在片中尽述,现将曾经的采访笔记整理成篇,以寄内心深深的缅怀之情。  相似文献   
5.
顾土 《同舟共进》2013,(3):74-76
于是之是当之无愧的艺术家,论人品、论艺品,都是当代中国艺术界的典范,但他更喜欢自称"演员",因为演员是他的职业,也是他的生命。1980年代,我与于是之先生有过数年的交往,那时曹禺先生是北京人艺的院长,于是之是第一副院长,主持日常工作;而我则是《人民日报》文艺部的记者。为了增加戏迷与剧院的交流,在于是之先生的推动下成立了"北京人艺之友联谊会",我有幸成了最年轻的理事。理事有理事的好处,无论老戏新演还是新戏初演,每位理事都会获得一张赠票。  相似文献   
6.
于当今中老年中国人,“英若诚”这个名字很可能是耳熟能详的。首先一定会想到,他在北京人艺演出的老舍名著《茶馆》里扮演的那个最坏的坏人、将一个大姑娘卖给庞太监的刘大麻子。他演得那样活灵活现,让人无不咬牙切齿、恨之入骨。  相似文献   
7.
那天,拿起报纸看到上海人艺来京演出话剧《正红旗下》,这是老舍的故作,是北京人艺的李龙云作的编剧。  相似文献   
8.
叫卖组曲     
北京人艺除去正式的大保留节目——演出剧目——以外,还有小保留节目经久不衰。它们都产生在上个世纪50年代,名字就叫做京味的《叫卖组曲》。  相似文献   
9.
思君如满月     
梁秉堃 《海内与海外》2014,(1):23-23,22
正于是之辞世已经整整一年了,我却总觉得依旧是"新丧"。在整个春夏秋冬的日子里几乎每一天,我都在思念着故人、师长和挚友,他的音容笑貌,行动坐卧,仿佛都是挥之不去的。为了寄托那不尽的哀思,我执笔写下这份还迟到的悼词,或许是对于他和我们都会有些益处。往事如云,难舍难分。记得,于是之曾经回答过询问:"一个演员最后拼的是什么?"他响亮地说道:"演员拼的是修养,而不是技巧。"因为技巧是可以在短时间里掌握的,而  相似文献   
10.
说笑话老舍先生的大名我早就知道了,而且少年时代开始看过他的一些作品,然而,直到1957年的春天,才和他有了"亲密接触"。那年,北京人艺刚刚上演了郭沫若的《虎符》,作者得了稿费,做东请戏组全体演职员去春游。还特别邀请了老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