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1篇
  免费   3篇
各国政治   32篇
世界政治   41篇
外交国际关系   106篇
法律   5篇
中国共产党   23篇
中国政治   31篇
政治理论   9篇
综合类   1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8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新欧洲”战略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伊拉克危机引发了舆论界和学术界有关美国“新欧洲”战略的议论。本文对该战略进行了初步探讨。文中指出 ,“新欧洲”战略根本上是冷战后美国对欧战略调整的产物 ,其出现带有某种必然性 ;近年来美欧矛盾的激化加快了美国对欧战略调整的步伐 ;中东欧国家主动靠拢美国为“新欧洲”战略的形成提供了必要的基础。“新欧洲”战略的实质是分化和削弱欧洲 ,即美国试图通过北约扩大在欧洲内部建立一个亲美阵营 ,利用中东欧“新欧洲”来牵制德法“老欧洲” ,以此限制欧盟的强大。“新欧洲”战略将对美欧关系产生严重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2.
媒体     
《南风窗》2012,(11):20-20
01阔气的龙英《经济学人》5月12日就是在像昆明这样的省会城市,富人们都十分期待奢侈品品牌能给他们提供鸡尾酒会和按摩这样的招待。如今,中国拿着金卡和白金卡到处刷的富人实在太多了,而那些真正特别有钱的人就会期待奢侈品公司能够带他们到更新奇、更奢华的聚会中,以此来保持他们的优越感。比如最近某公司就带着它的"VVIP"客户到巴黎时装周一游,用直升机之旅和珍贵的红酒品尝来款待这些贵宾。  相似文献   
3.
齐岳峰 《小康》2012,(7):60-62
阿富汗目前仍旧冲突不断。但很多问题并非可通过军事手段解决。2014年底,北约大部分作战部队将撤离,这对阿富汗而言无疑是一个挑战。同样,面对没有北约的阿富汗,其邻国也需拿出智慧与耐心6月6日,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12次会议在北京召开。如何应对当前瞬息万变的阿富汗局势,无疑成为上合组织重要议题。2014年,北约将完全撤出阿富汗,到时阿富汗的局势将全部由阿富汗本国  相似文献   
4.
吴弦 《欧洲研究》2012,(2):108-121,161
在对利比亚的军事干预中,历来以"经济整合"和"软实力"见长的欧盟国家,一反冷战后追随美国动武的定式,发挥出了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引起国际社会普遍关注。因应"阿拉伯之春"冲击,从根本上调整北非、西亚政策,推进近邻国家的"民主化"进程,构成其决计干预的框架性背景。在诸多因素作用下,法、英两国联手,成为军事行动的积极发动与参与者。但囿于军力不足,为保证目标实现而借重美国与北约,成为欧洲国家实施干预不可替代的机制性选择。明确的政治指向性,则又使得行动超出安理会授权成为必然。  相似文献   
5.
新闻闪回     
<正>国新办发表《2008年美国的人权纪录》3月8日,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2006年美国的人权纪录》,以回应美国国务院3月6日发表的《2006年国別人权报告》对中国人权状况的肆意歪曲和无理指责。这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针对美国一年一度的国别人权报告连续第8年发表美国的人权纪录。这份人权纪录援引了大量例证说明美国自身存在着严重的侵犯人权问题,全文约15000字,分“关于生命、财产和人身安全”“关于执法、司法侵权”“关于公民和政治权利”“关于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关于种族歧视”“关于妇女、儿童、老人和残疾人的权利”和“关于侵犯别国人权”  相似文献   
6.
魏冰  刘丰 《外交评论》2022,(5):19-52+165+3
冷战结束后欧洲地区维持了近三十年的总体和平,伴随着俄乌冲突的爆发而彻底回归到权力政治时代。北约是理解欧洲安全动态的关键,欧洲的和平由北约强大的军事力量支撑,美欧与俄罗斯之间的竞争与对抗则与北约扩张紧密相关。冷战结束后,北约不仅继续存在,而且在成员规模、行动空间和功能领域三个方面不断扩展。关于北约的存续与扩张,现有研究主要从北约的制度属性、成员国共享的价值理念、美国维持霸权的需要三个角度加以解释,但都无法准确理解后冷战时代北约扩张的全过程。作为一个具有集体安全属性的军事联盟,北约创建与维持的动力来源于成员国面临的安全威胁与联盟安全供给能力之间的匹配。冷战时期,北约与成员国将苏联视为紧迫威胁,由此建立起安全供需平衡。尽管苏联解体破坏了这种平衡,但北约独特的制度设计赋予其高度的灵活性,提供了双方在其他安全问题上重新形成供需平衡的可能性。在后冷战时代,族群冲突、恐怖主义等非传统安全问题凸显,对俄罗斯的担忧仍然存在,这些因素重塑了成员国的威胁认知,推动北约通过不断扩张来调整安全供给能力,以匹配成员国的安全威胁需求。北约扩张的过程由战略理念、机构改革、能力建设和情报共享四个部分构成,核心目标在于适...  相似文献   
7.
《欧洲研究》2021,39(3):43-68
冷战结束后,美国通过组建"联合阵线"的形式发动过多次海外军事行动,但作为美国的核心盟友,北约国家的参与情况却存在巨大差异。本文认为,对地区和全球地位的追求是北约国家参与"联合阵线"的决定性因素,其中全球地位包括国际声誉和盟友地位;国内政治因素则会对其作用过程产生影响,主要表现为限制政府调配资源的能力。在利比亚战争中,法国在地区地位和国际声誉的驱动下积极参与行动,并做出重要贡献;德国作为法国的竞争对手,在联合行动有助于扩大法国在北非和欧盟影响力而无助于自身地位提升的情况下,结合国内民众反对军事干涉的态度,最终选择不参与;土耳其则在安全威胁较弱的情况下,基于地区地位、国际声誉和盟友地位的考虑选择参与行动,但民众的反对态度使其仅做出弱贡献。英国和意大利等国的行为选择也与本文的预期相符。  相似文献   
8.
冷战后形成的一超多强的国际格局的基本框架在短期内不会改变,但一超与多强之间的力量对比、单极与多极两种势力之间的斗争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量的变化,在2006年表现得更为明显。未来世界格局中各种力量特别是大国地位必然会随着这种量的变化而改变。  相似文献   
9.
冷战结束后,北约并未因对手的消失而瓦解,而是通过扩大组织、出台新战略和实施新行动找到生存依据并获得新的发展。在北约的新扩大、新战略和新行动中,中东欧国家不管是主动参与还是被动接受,都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中东欧国家的加入令北约成员国从16个增至30个,拓展了北约的疆域。东欧剧变带来的国际局势的变化,特别是前南斯拉夫地区发生的战争促使北约提出新的战略概念,波黑战争、科索沃战争和马其顿危机更是成为北约新战略的试验场。中东欧国家参与了北约在波黑、科索沃、阿富汗和伊拉克的行动以及乌克兰危机发生后针对俄罗斯的军事部署,做出独有的贡献。同时,中东欧国家的加入也给北约在决策效率、行动能力、责任分担和价值观方面带来新的挑战。不过,由于中东欧国家的军事力量和国家实力有限,在北约内部的影响力不大,这些挑战不足以危及北约的生存。  相似文献   
10.
自美国“印太战略”提出以来,学界对“印太北约化”倾向的关注日益增强。既往研究往往强调“印太战略”实践在乌克兰危机背景下出现的效仿北约的政策倾向,并未触及对这一趋向产生的政策根源的深入探讨。理解“印太北约化”,不能脱离美国对外安全观念变迁的宏观背景,对其内涵的理解也应包含三个方面,即美国对印太地区安全观念的“北约化”类比倾向、在发展同印太国家关系时的“北约化”路径依赖,以及在介入地区事务过程中的“北约化”思维定式。对于中国而言,深入理解“印太北约化”的内涵、表征与影响,有助于在中美战略博弈日趋白热化的背景下,为未来应对区域秩序动荡和中美关系发展中不确定因素的干扰提供参考和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