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2篇
工人农民   5篇
世界政治   5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102篇
中国共产党   36篇
中国政治   68篇
政治理论   11篇
综合类   7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办好思政课的重大意义,深入分析了教师的关键作用,明确提出了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的部署要求。讲话高屋建瓴、内涵丰富、针对性强,为我们更好地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思政课建设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当前,我们要将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及时准确地融入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去,发挥好思想政治理论课这个主阵地、主渠道的作用,增强思政课的针对性、实效性。  相似文献   
2.
郭永平 《中国监察》2010,(20):18-18
2008年以来,陕西省把制度创新作为推进信访举报案件办理工作的有效途径,及时总结并推广基层成功做法和新鲜经验,努力构建信访举报案件办理工作新机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和研究目击证人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影响目击证人对目击事件信息获取的因素主要有物理环境、客观条件、目击证人主观状态。影响目击证人对目击事件回忆和辨认正确性的因素主要有:辨认的场景,提问方式和目击证人的检索策略,遗忘和目击后事件的干扰,目击证人的信心,目击证人的努力程度、动机水平和社会偏见,年龄和性别。目击证人的描述对犯罪模拟画像有着重要的影响。目击证人研究的启示,要加强司法实践和心理学研究联系,从多途径多方法对目击证人进行研究,我国应该加强从心理学的角度对目击证人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辨认控制能力不等于刑事责任能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刑法》第18条规定的辨认、控制的对象是“自己的行为”,而不是刑事责任。另外, 辨认、控制能力在刑法学体系中是作为犯罪构成的一个要素加以论述的,它是在认定行为人构成犯罪之前 就必须查明的内容。而刑事责任能力是在认定行为人构成犯罪并确定其应当承担刑事责任之后才需要查明 的内容。所以,不能将辨认、控制能力界定为刑事责任能力。否则,不但与刑法学的理论体系相矛盾,而 且与司法实践中的办案程序相矛盾,还难与大陆法系国家刑法学说中新派的错误观点划清界限。  相似文献   
5.
《公民与法治》2013,(16):14-14
近日,国家发改委通知,为了解和掌握药品生产流通过程中的成本、价格及有关情况,及时制定调整药品价格,将对60家企业开展成本价格调查。  相似文献   
6.
《政法学刊》2017,(2):80-88
侦查辨认是刑事诉讼过程中由司法人员组织的对与犯罪有关的人、物品、文件、尸体或者场所进行辨识的活动。辨认笔录是其呈现的证据形式。实践中较为常见的问题包括:侦查辨认准备不适当、违反辨认规则、辨认笔录的制作存在瑕疵、对是否应当组织辨认把握不准确等。建议从构建以审判为中心视野下的侦捕、侦诉、诉审关系出发,建构辨认规程、辨认笔录审查机制、辨认配套制度等制度,加强犯罪嫌疑人律师在场权等权利和其他辨认参与人权利保障方,以期缓解上述问题,进一步完善我国辨认制度。  相似文献   
7.
辨认人的感知、记忆、辨识以及辨认笔录的制作均可能存在错误,而辨认错误是导致刑事误判的一项重要原因.英美法国家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辨认笔录证据能力规则,其中,美国以传闻法则、律师帮助权和正当法律程序对审判外辨认进行规制,英国则通过传闻法则与证据排除规则对先前辨认陈述予以规制.我国辨认笔录的证据能力规则极为不完善,辨认人及辨认笔录制作人员出庭作证制度亦极为疏漏.为此,有必要从准入规则与排除规则两个层面对辨认笔录的证据能力规则予以建构.  相似文献   
8.
永仁县在深入开展“四群”教育活动中,牢固树立“深入群众鱼得水.脱离群众树断根”的理念,切实加强领导,及时制定实施方案、明确工作重点、强化工作措施、完善保障机制,把工作抓早、抓快、抓深、抓实,全县“四群”教育活动有序推进,取得实效。  相似文献   
9.
韩旭 《证据科学》2012,20(2):165-176
辨认笔录作为新型的证据种类为新《刑事诉讼法》所确认,在辨认程序缺乏立法规制的情况下,如何对其可靠性和合法性进行审查判断成为实践中的难题。"两院三部"联合制定的《死刑案件证据规定》初步确立了辨认结果的审查判断规则,为法庭审查和采信辨认证据提供了一定的根据。但是,在辨认录像制度、见证人在场制度以及警察出庭作证制度尚未有效确立的情况下,对具有"传闻证据"性质的辨认笔录采用书面审查的方法仍具有相当大的局限性,不但难以发现辨认过程中存在的程序瑕疵和程序违法问题,而且无法完成对辨认结果可靠性的实质审查任务。本文针对我国侦查实践中常用的列队辨认和照片辨认程序,提出了具体的审查内容和方法,对"暗示性辨认"提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判断规则。对于辨认结果证据能力的认定,可以借鉴美国的"总体情况规则",采用"可靠性"判断标准,对于违反辨认规则获得的辨认结果,并不当然否定其证据能力,当该结果获得了"真实性的情况保障"时,可以作为定案根据。  相似文献   
10.
辨认结论具有客观性、关联性及合法性,应具有证据资格;辨认结论的证明力应通过辨认结论的可靠性、关联程度等方面进行考量.根据辨识主体的不同,辨认结论应归入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犯罪嫌疑人供述与辩解.单一的辨认结论不能作为定案的唯一根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