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1篇
法律   13篇
中国共产党   2篇
中国政治   2篇
综合类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洁 《法制与社会》2013,(36):159-160
《WTO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定》规定提供补贴的主体包括三类:政府、公共机构和受政府或公共机构委托或指令的私营机构,但并没有进一步明确界定这三类主体。由于与美国在反补贴调查中关于公共机构的认定等问题存在重大分歧,中国针对美国的四起对华双反措施向WTO提出起诉(即中国诉美国“对来自中国的特定产品的反倾销和反补贴措施案”,案号WT/DS379)。虽然WTO上诉机构关于公共机构的认定做出了有利于中国的裁决,但是美国商务部是否能够真正执行上诉机构的裁决存在一定灵活性。本文回顾了379案以及美国商务部关于《1974年贸易法》第129节(涉及美国贸易救济措施的WTO裁定的执行)项下程序,并分析了后续执行中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2.
双反"调查是对反倾销和反补贴进行合并调查的统称。国外对华发起"双反"调查的特点是调查方式的同质性、调查程序的衔接性、最终目的的一致性,原因主要是由于各国关于"非市场经济地位"规则的差异性和歧视性所导致,加之我国应诉乏力。因此,应对国外发起"双反"调查,我国必须修改相关法律法规,完善补贴制度,健全应诉机制。国内企业还可以通过重启内需、开拓海外新兴市场等手段来降低"双反"调查的发生概率。  相似文献   
3.
上诉机构的结论与裁决对我国今后的同类申诉将产生积极作用。WT/DS379案是我国对"公共机构"与"双重救济"问题的申诉首次获得上诉机构支持的成功例子。当前对这两个成功实例加以剖析与评论,并从中得到某些有益的启示,在近年我国频遭欧美等国外双反调查的形势下显得尤为必要且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4.
张纲纲 《南风窗》2013,(5):68-70
可以说,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是没有进行过任何形式的政府补贴的。但为什么中国却成为世界上其他国家,特别是欧美国家"双反"的头号攻击对象?欧美各国政府的政府补贴采用了什么形式?它们与中国的政府补贴又有什么不同之处呢?  相似文献   
5.
反倾销制度和反补贴制度在市场经济语境下是各自独立的贸易救济工具,而在非市场经济语境下却具有相同的目标定位。WTO多边协议在针对非市场经济成员方是否可以实施双反方面的立法具有模糊性,《中国入世议定书》不但没有使中国作出接受双反的承诺,而且还消除了这种模糊性,从而排除了WTO其他成员方针对作为非市场经济成员方的中国实施双反的可能性。因而,美国对华实施双反违背其在WTO的义务,属于违法行为。  相似文献   
6.
2006年以来,美国对我国销往美国的产品总共发起了33起“双反”调查,其中涉及林业产业的有2起。反补贴已成为我国当前应对国际贸易摩擦的重中之重。随着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特别是2008年《雷斯法案》及关税法修订案的出炉,美国对华贸易出现了一些新动向。通过分析、预测美国对我林业产业实施的“双反”措施,提出我国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7.
受全球经济的影响,在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情势之下,中国遭受了欧美并用双反措施的贸易救济方式,中国不仅仅应该积极应对,更应该从欧美并用双反措施的行为中受到启发,完善中国在贸易救济领域的缺失。  相似文献   
8.
<正>近年来,受欧美等主要出口市场实施"反倾销、反补贴"(以下简称"双反")措施影响,我国光伏贸易发展前景不容乐观,海南光伏产业出口2014年前三季度也下滑35.73%。为推动我国光伏这一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2014年以来,国家大力支持国内光伏企业通过开辟新兴市场,加快光伏电站建设等新举措,逐步实现产业复  相似文献   
9.
王俊峰 《法制与经济》2010,(12):103-104
在反倾销立法和实践中,累积评估问题一直是关注的焦点之一。因为,对损害及其程度的界定同倾销是完全不同的,对倾销的界定是以个体为单位的,而对损害的评价和界定则是以整个产业为对象进行的。这样,对来自不同国家的进口被调查产品进行累积评估,往往会导致一些并不造成损害或损害威胁的国家由于累积评估的适用而被定性为存在损害。显然,这与反倾销措施维护公平贸易的宗旨相违背。因此,本文根据《WTO反倾销协定》,厘清累积评估的概念,辨析其在不同场合的用法。  相似文献   
10.
涂丹 《法制与社会》2010,(20):103-103
目前,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趋势已是不争的事实,作为世界第三大贸易实体和第二大出口国的中国,更是遭遇史无前例的"双反双保"浪潮。历史经验表明,世界经济低迷是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催化剂。但贸易争端从来就不是单纯的经济问题,有时也会成为某些领导人将国内政治经济矛盾"国际贸易化"的一种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