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2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10篇
中国共产党   11篇
中国政治   11篇
政治理论   2篇
综合类   3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8 毫秒
1.
赵杨  董贵山 《求索》2013,(8):146-148
《左传》是中国古代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它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至鲁哀公二十七年长达二百五十四年间春秋列国的兴亡变迁及诸侯公卿争权夺利的割据混战。如果没有恰当的叙事视角,那么就很难再现这一规模宏大波澜壮阔的历史画面。因此本文对《左传》的叙事视角进行了一个较为系统全面的分类和研究。笔者将《左传》中的叙事视角分为第三人称全知叙事视角、第三人称限知叙事视角和纯客观性的史官叙事视角三种.并主要结合《庄公》《僖公》进行了具体详实的分析。  相似文献   
2.
仓颉故里行     
肖云儒 《求是》2012,(7):62
仓颉故里在陕西白水县史官乡,辛卯春日,我去那里参加祭祀活动。每年谷雨节祭祀仓颉,在这里绵延了数千年,"史官乡"因此得名。熙熙攘攘的路人,个个带把伞。每年这一天,白水人都盼这场雨。当年仓颉千思百虑,受启发于鸟迹、兽足、龟背纹各种图象,创造了最早的28字鸟迹书,  相似文献   
3.
基于对史学职能、作用的深刻理解,荀悦主张恢复建立并完善史官制度,以充分发挥史学鉴戒、致用的作用,此外,还倡议恢复起居注制度.关于历史著述的取材原则,荀悦从"省"和"用"的原则出发提出了有名的"立典有五志"说,其编著<汉纪)始终贯彻着秉笔直书的书史风格,而且还总结出了一套防止著史讹漏的方法,以求尽可能达到历史认识的全面与客观.  相似文献   
4.
2010年8月18日,文明仓颉的故里,史官镇贾家庄村人饮工程、村部落成、车站竣工典礼大会上,前来的市、县主要领导对该村的工作给予高度的表扬和肯定。县水务局局长马建军赠送了一块匾写着百年梦想成功大字。村民为村主任贾  相似文献   
5.
史学意识与中国古代历史剧的发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早期神话的历史化铸成了中国古代社会的史官化特性。在史官化条件下,史学极其发达。随之而来的史学渗透在作家价值取向、诗学传统和通俗艺之中,为中国古代历史剧的发生准备了充足的主观与客观的双重条件。  相似文献   
6.
历史上的史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风 《前沿》2007,(11):210-213
中国的史官设置渊源极为久远,可以追溯到黄帝时代。随着时代的变迁,史官的构成、职责及修史的环境也在发生着变化。但是,在宗教与封建的双重权威下,史官却一直保持着那种不虚美、不隐恶、据事直书、劝善惩恶的撰述精神与原则,来执行着历史撰述与道德裁判的任务。  相似文献   
7.
忆朱德元帅     
秦刚 《廉政瞭望》2006,(12):53-53
史料载,贞观二年,唐太宗李世民对臣下说:“有人说,做天子的可自尊自崇,无所畏惧,我则以为应自守谦恭,常怀畏惧。我每出一言,行一事,都是上畏皇天,下惧群臣,生怕难称天意,不合民心。”据说,李世民的这种畏民心理几乎存在于他当皇帝的全过程。唐太宗用合不合民心来约束自己的言行  相似文献   
8.
史官的风骨     
廖华玲 《党课》2013,(10):108-109
我国的史学年代悠久,其历史文献卷帙浩繁,绵延不绝,有“左史纪言,右史纪事”之说。其实,“史”.一开始并不是指哪个学科或哪本书,而是指那些从事历史记载的史官。《文心雕龙·史传》中就写道:“史者,使也。执笔左右,使之记也。”  相似文献   
9.
鹞鹰之死     
邓忠强 《学习月刊》2014,(11):54-54
唐代史官刘餗的《隋唐嘉话》,记载了一件有关唐太宗敬畏"人镜"魏征的趣闻,捧腹之余,颇觉意味深长。这事儿说的是,唐太宗曾经得到一只矫健的鹞鹰,模样生得俊逸非凡("绝俊异"),太宗如获至宝,爱不释手。有一次,他暗自把它架在手臂上嬉戏,兴致正酣之时,老远瞧见魏征来了,不禁一怔,赶紧把鹞鹰捂藏在怀里。  相似文献   
10.
周恺 《民主与法制》2014,(22):30-31
《周礼》上有一句话:“左史记言,右史记事。”当时宫廷规定有专职的史官,记录周天子每天的言行。一个史官专门记录周王说了什么。另一个史官专门记录周王做了什么。这就是“左史记言,右史记事”。这个传统中国各朝各代一直遵守,直到今天。尤其在公务活动中,对特定人的言行进行记录是非常有必要的。司法中.这种文书就叫做“笔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