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1篇
世界政治   7篇
外交国际关系   18篇
法律   1篇
中国共产党   4篇
中国政治   8篇
政治理论   3篇
综合类   8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日本国内政治思潮的深刻变化是影响21世纪初中日政治关系的重要因素。冷战后,日本政治右倾化伴随强烈的民族主义引起日本对华政策倒退。小泉执政期间,日本决策机制受到首相个人因素过度左右,加剧了中日矛盾。这已引起日本社会特别是有识之士的警惕。安倍晋三是在日本政治右倾化思潮背景下起步从政的,既受到这股政治思潮的熏陶,也目睹它给日本内政外交造成的创伤。安倍当选日本首相后不能不考虑摆脱小泉外交的后遗症,改善对华关系。日本政治右倾化受到一定抑制后,中日政治关系便趋向改善,而中日政治关系改善有利于抑制日本政治右倾化;但若日本政治右倾化再度抬头,中日政治关系可能出现反复。  相似文献   
2.
<正>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上台一年多来,在右倾化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不仅使日本与邻国的关系更趋紧张,而且引起了美国的不满。美国究竟如何看待安倍的强军修宪路线和在历史问题上的倒行逆施,又如何应对安倍不顾美国利益执意参拜靖国神社的狂妄之举?美日关系究竟何去何从?这些问题正日益成为亚洲国家和  相似文献   
3.
试析中日两国冲突与纷争的历史问题因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日关系恶化是日本的政治右倾化在对外关系层面上的突出表现。中日关系舆论调查显示"历史问题"成为中日两国冲突和纷争的核心问题之一。安倍等保守派政治家对于日本军国主义侵略和殖民历史不加反省的"肯定"和翻案,演化为在国际社会强烈谴责下悍然参拜供奉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的政治右倾化行为,其错误的历史观大有破坏中日关系、毒化日本社会及外交政策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正>9月12日,时任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向自民党干部表示,由于阁僚不透明的政治资金处理问题等引起国政混乱,他为此引咎辞职。辞职后安倍以健康为由遁入医院,腾出的政治真空被乱而有序的自民党总裁选举暂时填补。短命首相对政局造成的轻微震荡对日本社会各界来说早已不陌生,20年来,首相任期三年一届的日本经历了11任首相,  相似文献   
5.
程美 《工会论坛》2006,12(5):41-42
1994年布莱尔当选为英国工党领袖,领导工党在组织机制和政策理念上实现了大变革。工党变革的实质是理论和政策的右倾化,这体现在工党在所有制问题上立场的改变和政策理念方面向保守党的趋同。但趋同并不等于相同,工党与保守党的政治分野并没有彻底消失,两党在价值观、某些具体的政策及政策目标上还存在着明显的差别。  相似文献   
6.
2010年4~6月,中欧三国匈牙利、捷克和斯洛伐克先后举行了议会选举,结果政治博弈的天平一致向右倾斜,只是倾斜的程度有所不同。本文分析了匈牙利、捷克和斯洛伐克政治右倾化的原因,并探讨了三国中右翼政府即将面临的诸多挑战。  相似文献   
7.
王毅 《时事报告》2014,(1):30-31
2013年,全球传统热点问题有所降温,海洋、网络、恐怖等非传统安全持续升温,日本加快右倾化、军事化步伐。具体来说,有以下五大特点。  相似文献   
8.
右翼与法西斯在日本是同义语,是具有日本特色的法西斯。日本军国主义发动一系列的侵略战争是与日本右翼分子鼓吹法西斯主义密切相关的。战时,日本右翼与军阀、财阀紧密结合,狂妄叫嚣对外侵略扩张政策。可以这样认为,战时日本右翼是伴随着日本对外侵略扩张而飞黄腾达的。战后,由于盟国对日本右翼势力的整肃,右翼团体被解散,右翼势力被大大削弱。然而,随着冷战的开始,在美国的庇护下,日本旧的右翼势力开始恢复,同时,新右翼团体也不断产生,右翼运动呈死灰复燃之势,并逐渐对日本政治、社会生活产生影响。  近年来,日本右翼分…  相似文献   
9.
周永生 《东北亚论坛》2013,(3):25-33,127
冷战结束以后,日本社会思潮逐渐右转,右倾化思潮泛滥,在日本政坛、舆论、社会思想意识中,右派势力普遍得势。公开或者暗中否定侵略历史,美化侵略战争的情况具有相当广泛性,牵制右倾化的社会力量日趋减少。民主党执政后,严重的右倾化政策成为日本社会近两年来右倾化的集中反映。安倍晋三率领的自民党再次夺取政权,日本社会政治右倾色彩进一步增强。日本二元社会与政治结构是推动日本政治右倾化的要因。日本经济长期衰退、舆论片面宣传以及日本政府、政党和政治家的狭隘战略等也是促进日本政治、社会右倾化的多重因素。日本政治右倾化具有危险的前景,但在中短时期内,日本还不至于走上军国主义的扩张道路,和平发展仍然是目前日本社会发展的主流,但不排除在右倾化社会潮流的推动下,日本将可能滑向同中国全面对抗的发展方向。中国的对日谈判目标不能简单地要求"承认争议"、"取消购岛合同"乃至"恢复原状",而是直接要求日本放弃殖民主义侵略思维,遵守《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精神,归还中国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的主权。尽管这种目标在目前还无法达到,但中国必须明确提出这个总目标,然后再提出阶段性目标。  相似文献   
10.
杨静 《法制与社会》2015,(2):146-147
战后至今,日本政治右倾化色彩越来越浓。作为一种消极的政治现象,已成为中日关系的障碍。它以修改教科书和平宪法、美化侵略历史、政要参拜靖国神社为内容。战后美国改造日本不彻底、日本国内政治文化生态以及国际格局的变化是日本政治右倾化的重要诱因。日本政治右倾化不仅给中日两国战略互惠关系带来巨大挑战,两国民间感情也日益恶化,互信缺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