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4篇
世界政治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12篇
中国共产党   7篇
中国政治   11篇
政治理论   11篇
综合类   1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和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它与邓小平发展理论一脉相承。从同质性的角度来看,科学发展观与邓小平的发展理论关系紧密,坚持科学发展观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
企业家人力资本理论评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企业家人力资本理论是近年来新兴的一个理论 ,至今仍无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 ,对其研究散见于企业理论、企业家理论和人力资本理论中。对于企业家人力资本理论可以从企业家人力资本的内涵、形成、定价与配置几个方面进行评介。  相似文献   
3.
高层管理团队的构成是影响团队运行、适应性组织变革能力以及高层团队人员流失率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本研究揭示了高层管理团队构成是如何影响团队力量和组织变革能力的,其中高层管理团队的构成主要从同质性和异质性两个方面来描述:同质的团队具有较积极的团队力量、高水平的适应性组织变革能力和低水平的流失率;而异质性的团队具有较差的、消极的团队力量、非适应性组织变革能力以及团队内部更多的职位变动率。  相似文献   
4.
比较文化学者本尼·迪克特认为文化就是一种生活(行为)方式。在研究少数民族道德生活时,不可以不注意民族间道德生活的差异性,但也不可以不注意道德生活本质上的同质性。  相似文献   
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了现代人类文明的发展和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遵循了社会主义发展的特殊规律,又遵循了现代人类文明发展的共同规律,既坚决抵制西方敌对势力的西化与分化,又吸收带有资本主义印记的人类文明成果,既注重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的异质性价值,也注重二者的同质性价值。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在不同层面、不同方向上创造了现代人类文明成果。现代人类文明的发展,需要两种文明相互滋养。但社会主义文明高于资本主义文明,必定超越资本主义文明。  相似文献   
6.
国际社会与国际体系概念的辨析及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际社会这个概念现在用得非常普遍 ,但是 ,国际体系这个概念并没有消失。国际社会是英国学派创立的 ,其中又分成强调规则和规范与共享文化价值两派。他们认为 ,国际体系是条件 ,是源泉 ,是最先存在的一种概念 ;国际社会则是国际关系发展的一个高级阶段 ,一种结果。中国学者在划分国际社会和国际体系界限时具有模糊性 ,实际上两者的发展关键是内涵指标不一样。学者布赞提出的国际社会是由异质性和同质性社会互动后产生的理论突破了西方文化统一全球的囿见。但是 ,国际社会作为一种分析框架有其先天性的弱点 ,过分相信和依赖规范、理性的大国间均势和统一的价值观的力量 ,无法重点性地构建和反映现实的力量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7.
减免农业税后,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农民越来越是一个“非同质性”的群体。另一方面,农业税的取消,并不意味着中国经历“农民的终结”,中国农民在未来二三代人的时间内是无法终结的。从这个认识出发,有必要认真研究如何面对农民的“非同质性”,研究中国新农村建设的问题。它意味着“一种联合的生活方式”开始。  相似文献   
8.
法律职业的特征解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何谓法律职业 ,无疑是法律职业研究中的核心问题。本文以社会学关于职业内涵的界定为参照 ,试图通过对法律职业的六个特征的具体解析来揭示法律职业的内涵。这六个特征是学识性、独立性、同质性、组织性、规范化和垄断性  相似文献   
9.
以人为本论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神"、"钱"、"权"都是人的某种本质力量的对象化,"神本"、"物本"、"官本"都是人以人的某种片面性的本质为本.以人为本不能归约为以民为本和以人民为本.在全球视域中,人作为同一性和同质性的类,人为本意指人是人的世界、社会、历史和人自身的根源和根基,世界、社会、历史和人自身是以人为本的.在社会和阶级视野中,人作为具体的现实的人,以人为本则是具体的、历史的,只有到了共产主义才展现出它的完整的形态.以人为本理念的贯彻和落实,依赖一种社会经济政治制度的安排,依赖于一种真正以人为本的客观社会生存模式.  相似文献   
10.
"认同"问题在近几十年成为我国理论界的"热点"之一。在认识论的分类中,宗教认同既有客观化的身份意识,也有主观的归属、趋同问题。而从社会学视角来看,宗教认同更是一个整合问题,研究宗教认同可以从关注宗教的多元分化特色引出宗教在神圣与世俗之间的整合能力问题。宗教作为身份的神圣化过程,通过"客体化""信靠""仪式""神话"四种机制的运作,搭建起神圣与世俗的桥梁。在多元化的现代社会中,宗教认同与诸种认同异质,却又无法摆脱地重叠,成为社会整合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