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1篇
法律   4篇
中国共产党   3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佛教自传入中国迄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对中国社会及传统法律制度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佛教戒律、因果律、佛教人文精神的阐述对现代法治、法律的比较与中国法治的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吉冠浩 《当代法学》2016,(1):149-160
2012年《刑事诉讼法》及其司法解释颁布实施以来,我国庭前会议制度功能失范的主要表现为:解决程序争议的功能失灵,组织庭前准备的功能失范,提高诉讼效益的功能也难以发挥.跳出庭前会议程序失灵的表象后,“庭前会议功能失范何以发生”成为了重要问题.目前看来,庭前会议决定的效力缺失是该程序功能失范的主要成因.其间的因果律为:决定的效力缺失,使程序争议拖延至一审庭审,对合议庭和被告人参与未形成有效激励,并导致当事人失去了救济方式.这给我们的启示是:告别“没有结论的裁判”.  相似文献   
3.
刘醒龙是当代著名作家,他与河北的"三驾马车"——谈歌、何申、关仁山等作家共同掀起了当代小说领域的"现实主义冲击波"。刘醒龙的小说从哲学理念、创作模式和个体价值的关注等方面对传统的现实主义创作理念和方法进行了有效的突破或改写,从而引起了文坛的关注。其影响力一直延续到现在。  相似文献   
4.
由于因果律在根源上的证据不充分,因此以因果律为基础的科学方法对法律本质的认识存在问题.放弃因果律为前提,以追求最大盖然性为目标的科学方法,进入法学将会导致法学的实用主义,忽略人的价值;坚持因果律的科学方法,虽然可以很好地解决休谟难题,但必然会推导至彻底的决定论而丧失人类的自由意志,抹杀人的价值.法哲学研究应对理性与非理性同等尊重,关注客观性的同时,也关注个人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周涛 《实事求是》2016,(5):5-12
善恶因果律是人类道德生活的基本规律。随着社会环境变化和人类理性思维水平的提升,传统善恶因果律不断地遭到祛魅和解构,人们对善恶因果律的认知与信仰也发生了显著变化。马克思主义并不一般的反对善恶因果律,其对传统善恶因果律的揭露和批判,意在将人们从宗教的虚幻中唤醒,将人的本质还给人本身,从而使人们建立起科学的、反映人类道德生活普遍规律和价值期待的善恶因果律。秉承传统善恶因果律的合理因素,并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对传统善恶因果律进行科学改造和重新阐释,既是破解当前道德失范与道德冷漠难题的突破口,也是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彻底性和感召力的内在要求。马克思主义的善恶因果律的有效运行,既需要体现公平正义的制度规范的引导和保障,也需要个体的道德的自律和群体的道德自觉,更需要以马克思主义信仰建设本身,为新的善恶因果律提供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6.
郭学军  李妍 《党史博采》2008,(10):23-26
刘醒龙是当代著名作家,他与河北的"三驾马车"--谈歌、何申、关仁山等作家共同掀起了当代小说领域的"现实主义冲击渡".刘醒龙的小说从哲学理念、创作模式和个体价值的关注等方面对传统的现实主叉创作理念和方法进行了有效的突破或改写,从而引起了文坛的关注.其影响力一直延续到现在.  相似文献   
7.
梁启超是中国史学近代化的奠基者,他的史学思想内涵十分丰富,其主要内容包括:批判传统史学、进化史观、因果律、辩证的英雄史观、倡导史学的科学化、新史学的自省性以及新的史学研究方法等内容。这些是梁启超史学思想的重要内容,并对中国近代史学的发展有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道德作为人存在的基本维度和生活方式,是以人的日常生活世界为前提的.生活过程的实质,其实就是使自己活得更幸福.道德与幸福只有实现统一,才能达至最完满的善,其实现需要社会至善,即造就“德”一“得”相通、善恶报应、公正合理的社会.伦理学的使命,应是确立德福一致的道德信念,提供追求社会文明合理性的价值理性和价值力量.  相似文献   
9.
对于犯罪规律的研究是犯罪学的重要课题,青少年犯罪问题也具有相应的规律性。青少年犯罪原因的因果律中存在着原因、条件与影响因素等不同的要素;青少年犯罪现象的演进过程表现为互变律;某些类型的青少年犯罪与治理的关系表现为博弈律。明晰青少年犯罪规律,可以为青少年犯罪问题的研究与治理提供理论支撑,是防治青少年犯罪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10.
正1案例1.1简要案情李某,女,53岁,租住于某处,某日其家人因无法联系到李某遂报警,后在消防人员帮助下进入出租屋。家人进屋后发现有煤气味,李某躺在地上,神志模糊,反应迟钝,二便失禁,立即送医院。伤后1年余,李某因左手功能障碍评定为道路交通事故八级伤残。由于赔偿数额较大,未能调解成功,法院要求对李某左手功能障碍与吸入性气体中毒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鉴定。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