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6篇
  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9篇
世界政治   17篇
外交国际关系   6篇
法律   26篇
中国共产党   37篇
中国政治   99篇
政治理论   37篇
综合类   6篇
  2022年   12篇
  2020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33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经过6年多筹办,北京冬奥会各项准备工作已经就绪,即将如期如约顺利举办我们将兑现承诺,向世界呈现一届简约、安全、精彩的奥运盛会。”2022年1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时这样说3新时代的中国,即将举办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14亿多中国人第一次拥抱奥林匹克的冰雪圣火,北京也将成为全球首个举办夏季、冬季奥运会的“双奥之城”.  相似文献   
2.
奥运反恐不仅是东道国和国际奥委会优先考虑的问题,也是国际社会根据国际法应进行合作的事情.在奥运反恐问题上需要东道国和其他国家进行合作,但是合作需要在尊重东道国主权以及遵守国际法的基础上来进行.东道国为反恐而采取的某些国内行为也要有法律上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时事报告》2007,(1):F0004-F0004
①8月8日,济南“奥运宝宝”登山比赛迎奥运。 ②北京四中学生为参加庆祝北京奥运倒计时一周年活动的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先生献上花环。  相似文献   
4.
奥运财富     
《小康》2008,(9):8-9
"奥运会对主办城市和国家的长久影响,是奥运会创造的最大财富。"国际奥委会市场委员会主席海博格表示。国际奥委会市场委员会主席海博  相似文献   
5.
开阔视野     
邓小平最早发出申奥信号1990年7月3日,距北京亚运会开幕还有两个多月,邓小平来到亚运村。86岁高龄的邓小平站在体育场的高架桥上,兴致勃勃地环视眼前宏伟的建筑群,他满意地看着,不经意间问伍绍祖和张百发:你们办奥运会的决心下了没有,为什么不敢干这件事呢?  相似文献   
6.
谨言 《政协天地》2008,(10):56-57
北京奥运会、残奥会熊熊燃烧的火炬终于熄灭了。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赞美这是一届真正"无与伦比"的奥运会。全世界各国人民也都以不同的语言、不同的方式讴歌、赞美北京  相似文献   
7.
殷开 《同舟共进》2008,(8):26-26
邓亚萍女子乒乓球世界冠军、奥运冠军获得者,现任北京奥组委奥运村部副部长《同舟共进》:很多记者让您预测中国乒乓球队能在本届奥运会上拿多少块金牌,您却说最关心的是如何通过奥运展示中国人的风采和文明程度。邓亚萍:在前一段的奥运田径测试赛上,来了很多观众,他们一半是看鸟巢,一半是看刘翔。当  相似文献   
8.
北京奥运会的筹办工作十分顺利,国际奥委会对此相当满意,我个人没有一次因为北京奥运会而睡不着觉。19岁的艺术类摄影专业考生李若晨,从2007年8月8日北京奥运会倒计时365天起  相似文献   
9.
孟兰英 《中国监察》2008,(15):58-59
他说,胜利属于祖国和人民 时空瞬间过去了7年。今天,当人们回忆起2001年7月13日北京成功申办奥运会那刻骨铭心的时刻,总不会忘记国际奥委会中国委员、中国奥委会名誉主席何振梁老人在莫斯科的讲台上震撼人心的那番陈述,他对国际奥委会委员们说:无论你们今天作出什么样的选择,都将载入史册,但是只有一种决定可以创造历史……当然,这个创造历史的国度、地方,即是中国的北京。  相似文献   
10.
吴亮 《瞭望》2008,(28)
G8峰会近日在日本举行,对于与会首脑们的安全保卫,日本人可是不敢有半点马虎,动用警力两万多,还动用了爱国者导弹系统,可谓如临大敌。而相比 G8峰会,北京奥运会的安保任务更重。我们已向全世界作出承诺.确保把北京奥运会办成一届有特色、高水平的奥运会。要做到这一点,奥运安全至关重要。奥运会的参与是一种快乐的体验。但近一段时间,关于奥运安保的话题越来越多,对为了确保奥运安全采取的一些措施,许多群众表示理解,但也有一部分群众感觉到担心和麻烦,似乎一下子觉得我们的城市不安全了,甚至有人认为因奥运会而采取的某些安保措施影响了大家的快乐感。这种想法,是对奥运安保国际惯例的不了解。36年前的慕尼黑奥运会,恐怖组织黑九月突袭运动员住地,并杀死十多名以色列运动员和教练员,震惊世界。从此,如何预防恐怖袭击,保障奥运平安,成为历届奥运会组织者必须面对也必须破解的一道难题。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对此有一句评语:奥运安保超过竞赛。绝不仅仅是中国的奥运安保和反恐系统严阵以待,事实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