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法律   4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10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职务犯罪侦查制度的改革事关反腐败大局,多年以来为全社会所关注。而如何合理配置职务犯罪侦查权是其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张兆松教授所著的《职务犯罪侦查权研究》(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一书,洋洋近50万字,紧密结合检察机关查办职务犯罪的实践,分别从侦查权的归属、初查权、侦查管辖权、强制措施权、特别侦查权和侦查权的监督制约机制等方面对职务犯罪侦查权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悖论是由时代局限所生发出的典型问题的形而上学表达,是狭隘实践与狭隘理性的形而上学结体,是极端与极端的本体性矛盾,是把复杂的实践信息用简单的概念逻辑反映过程中所预设的形而上学壁垒,以及对这种形而上学预设所进行的绝对性、僵化处置。而一定时代的形而上学又是这一时代之实践窠臼的理性折射。古代本体论形态、近现代认识论形态及当代相对论形态的形而上学,其悖谬与症结都是通过与之相对应的各种经典悖论彰显出来的。因此,摒除形而上学的本体思路,将无限与超越问题现实化,融通实践与理性,促使实践与理性向大境域、信息化维度拓展,用大境域实践之超循环信息倍增解读各种本体性抽象循环、矛盾和背反等,既是理论解悖的要求,也是现实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产业工人为主体,从社会资源在人口中的分布状况以及个人获得资源的渠道等现实经济社会状况着手对产业工人的社会地位进行分析.文中指出要重建当前产业工人的主人翁地位就必须健全社会利益分配机制与社会保障机制,提高工人的现实境遇,保障工人的合法利益.  相似文献   
4.
感性活动之为马克思哲学主导原则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象性的活动”的提出 ,意味着马克思已经开始整合德国古典哲学的“活动”原则和“感性对象性”原理。随着对费尔巴哈的清算 ,马克思实现了从“对象性的活动”到“感性活动”的理论升华 ,并自觉地将感性活动作为自己哲学的主导原则 ,在根基处发动了一场顺应“时代愿望”并真正给予阐明的哲学革命  相似文献   
5.
牟宗三先生建构“圆善论”,其初衷是融贯超越理性与现实实践,为道德人生置基,弘扬传统,汇通中西。然而,他高标“智·的直觉”(“无限智心”),用“诡谲相即”的玄学方法冥合体用显微有无德福,实质上,是在“一切即一”与“一即一切”之间做了“当下即是”的等量代换,从而,剥离了传统融通性智慧以非逻辑的形式所包裹着的实践理性精粹,最终必然导致“一切即一切”、非德即是德的荒谬结论。走出形而上学的理论怪圈,诉诸于大境域实践中诸现实因素信息倍增式的超循环互动,用既具有综合现实的厚度,又具有大时空系统延展力度的信息理性取代形上理性,用信息化的“即”取代“诡谲”的“即”,实践与理性、德与福等的融会才有现实的可能。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产业工人为主体,从社会资源在人口中的分布状况以及个人获得资源的渠道等现实经济社会状况着手对产业工人的社会地位进行分析。文中指出要重建当前产业工人的主人翁地位就必须健全社会利益分配机制与社会保障机制,提高工人的现实境遇,保障工人的合法利益。  相似文献   
7.
人生问题是中国传统哲学所关注的核心问题,中国人生美学以传统哲学中的人学为基础,以人生论为确立思想体系的要旨,它极为强调人的生命存在的超越性,其最为独特的品格是对人与人生的重视,儒道佛概莫能外.中国传统人生美学思想对现代人物欲化、平面化的现实的抵御、人性和人本真生活形态的侵蚀以及诗性世界的重构等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唐健飞 《湖湘论坛》2007,20(3):8-10
人权的诞生在本质上是一种道德评判标准的诞生,是人们对现实世界不满又饱含理想追求的价值符号话语,人权的存在只是作为一种价值标准的话语事实存在,它不是制度事实.西方传统对于人权的正当性论证都有其无法克服的逻辑基础困惑.人权的正当性只有在具体社会历史境域中才能证成,论证路径必须完成从理性逻辑到历史境域、从事实人权到人权信仰、从绝对人权到相对人权的转向.  相似文献   
9.
在哲学境域中,理论视野不同,对时间问题的审视也不同。近代哲学虽然获得了新的关于时间的意识,但大部分时间观仍属于线性史观和理性决定论范畴之内。马克思让时间观从旧本体论的时间观中解放出来。在马克思的时间观中,时间是人类实践的表现。胡塞尔、海德格尔面对时间观之谜作了富有创意的现代思考。哲学境域中时间观的审视,在当今仍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0.
尹建军 《求索》2010,(7):119-120,213
老子哲学从"自然"之境出发,阐释了万事万物普遍联系与生生不息的"自然"之性。老子哲学的"玄妙之境","澄明艺境"这世界本原开启了物我一体、相契相入的传统文化的大门,构筑成了中西文明的最高境域"不可言传、只可体悟"的自然澄明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