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4篇
  免费   3篇
各国政治   5篇
工人农民   9篇
世界政治   9篇
外交国际关系   6篇
法律   42篇
中国共产党   64篇
中国政治   113篇
政治理论   47篇
综合类   7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8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 毫秒
1.
关于知识产权复合型人才培养计划的基本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产权在世界经济、科技和贸易中的地位得到了历史性提升,并成为促进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至关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2.
《当代广西》2010,(20):16-16
为打造一批具有国际视野和战略思维,高素质、复合型的拔尖会计人才,带动全区会计队伍综合素质和服务水平全面提高,自治区财政厅制定出台了《广西“十百千”拔尖会计人才培养规划》,计划用5-10年时间,培养造就10名左右精通业务、善于管理、综合素质高、业绩突出、在全国有较高知名度的复合型会计专家,  相似文献   
3.
陆碧霞 《人事天地》2006,(12):15-16
在广西全区人才工作会议上,刘奇葆书记指出,要以“两高一新”为重点,全面推进人才队伍建设。“两高一新”就是高层次人才、高技能人才、新型农村人才。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从单纯的知识型转向知识型与技术型结合的复合型人才,人才价值取向更注重实用性、创造性。职业技术院校在培养复合型、实用型人才上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所以,职业技术院校要成为培养高技能人才的舞台。  相似文献   
4.
邵金声 《新长征》2007,(8):59-60
目前在中国国有企业中存在四种类型的经营管理者。第一种类型为政治型,他们因为擅长政治性和行政性工作成为企业经营管理者;第二种类型为学者型,他们因为具有某种专业知识而成为企业经营管理者;第三种类型为经验型,他们因为长期在企业摸爬滚打而成为企业经营管理者;第四种类型为综合型,  相似文献   
5.
《党建与人才》2002,(2):17-17
纵观去年的人才市场,有一点非常明显,那就是企业对高素质复合型人才表现出比以往更加旺盛的需求。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角度深刻阐述了公安经济侦查队伍正规化建设特别是业务素质能力提高的重要性,并对其提高的路径做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7.
谈高职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职学生不但应具备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 ,而且还要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 ,具有分析和解决生产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 ,我们应努力提高对实践性教学的认识 ,在课程设计和教学中突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高度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相似文献   
8.
高校能否培养出大批具有国内外竞争力的创新人才,作为辅导员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一重任对辅导员在教育管理工作上有着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民主既是一个备受关注也是一个颇受争议的话题。但是,其本质归根结底是要解决"人"和"事"这两大问题。出于对民主的不同认知,衍生出不同的民主形态。基于此,检视现代民主形态的主要类型成为分析现代国家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性工程。从主体维度看,可以分为直接民主与间接民主;从内容维度看,可以分为政策民主与选举民主;从功能维度看,可以分为协商民主与票决民主。现代国家的政治实践表明,任何一个国家的民主政治发展都不可能过于依赖某一种形态而天然地排斥另一种形态。对于中国而言,形成协商与票决相结合的复合型民主是其战略选择。这不仅源于对单一民主形态之不足的有效克服,还是由中国的权力结构及民主使命等中国语境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10.
全球制造业正处在以智能制造为核心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我国制造业不断推进智能升级,导致新兴职业岗位的出现和职业岗位内涵的变化。高职院校特色专业建设应遵循职业教育的基本规律,创新符合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职业教育体系,培养与之相配套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