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2篇
法律   3篇
综合类   4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外交关系法的产生是国家间相互交往的必然产物。只要有国家交往,就需要有使节往返。但是,从严格意义上讲,近现代意义上的外交关系法产生于欧洲中世纪末期。1618——  相似文献   
2.
根据外国驻京外交代表机构安全保卫工作面临的形势和存在的突出问题,首都公安机关要坚持“集中领导、统一指挥、机制完善、功能全面、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基本原则,并从完善长效管理机制,加强情报分析研判,统一规划使领馆所在区域的建设,逐步推进勤务制度改革,提高防范、处置突发事件能力,统一规范对外交涉口径方面进一步强化外国驻华外交代表机构安全保卫工作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3.
英国朗曼联合公司出版的《萨氏外交实践指南》(Satow's Guideto Diplomatic Practice)一书,在西方外交界和国际法学界久负盛誉,被称为"杰作"、"国际典范著作"。此书初版问世于1917年,以后经过四次修订。最新一版是1979年第五版,由曾任英国驻缅甸大使、驻印度高级专员和外交部常务副大臣的戈尔—布士(Gore-Booth)主持编订。新版根据1957年第四版以来二十年中外交实践和有关国际法部门的发展,对大部分章节进行了重写、改写、增补和删汰。本书第二编《外交代表概论》,结合大量历史上著名案例和当前实际做法、特别是英国和美国的做法,阐述外交关系法,可看作西方对1961年《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的一部有代表性的拴释。本刊将连续刊载其中外交特权和豁免权部分。  相似文献   
4.
<正> 有五种授予外交代表的特权在维也纳公约中有明确规定——免纳捐税,免除关税和行李查验,免除社会保险义务,免除个人和公共服役,和免予适用接受国关于取得国籍的某些法律。自由  相似文献   
5.
当前 ,国际恐怖活动遍及全球 ,国际恐怖主义犯罪急剧增加 ,严重威胁着国际和平与安全。侵害应受国际保护人员罪是一项公认的国际恐怖主义犯罪。它是指故意对应受国际保护人员包括外交代表实施暴力或暴力相威胁的行为。客观方面表现为实施暴力或以暴力相威胁的行为 ,侵害应受国际保护人员包括外交代表的人身安全或人身自由。公约确立了对本罪的普遍管辖权并强调了“或引渡或起诉”原则。 1 987年6月 2 3日 ,我国加入了《关于防止和惩处侵害应受国际保护人员包括外交代表的罪行的公约》,1 986年 9月5日 ,我国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特权与豁免条例》,对外交人员和使馆馆舍作了保护性规定。 1 990年1 0月 30日 ,我国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领事特权与豁免条例》,对外国驻中国的领馆和领馆官员作了保护性规定。 1 997年 ,我国修订的刑法虽然没有直接规定侵害应受国际保护人员罪 ,但是 ,增设了关于恐怖活动的犯罪 ,其规定的客观要件概括了侵害应受国际保护人员罪的行为方式  相似文献   
6.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在联合国的主持下通过了两项影响重大的公约,即1961年<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Vienna Convention on Diplomatic Relations,以下简称<外交关系公约>)①和1963年((维也纳领事关系公约>(Vienna Convention on Consular Relations,以下简称<领事关系公约>),②标志着外交制度和领事制度从长期以来的国际习惯为主的形式走向了国际条约形式,为国家间的外交关系和领事关系的建立和友好发展提供了坚实平台.本文旨在通过对两公约中的外交特权与豁免与领事特权与豁免差异,理清两者容易混淆之处,以期对中国的外交及领事实践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7.
李鸿章外交思想综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着重分析了李鸿章主导外交思想的形成、发展及其内涵。也论及其另一侧面和是否代人受过等问题 ,并结合其重大外交实践指出李鸿章是晚清屈辱外交的代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