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2篇
法律   4篇
中国共产党   6篇
中国政治   12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迅雷 《廉政瞭望》2005,(12):33-33
“权力审美”是丑的.而“权力审丑”则更丑。广东兴宁大兴煤矿“8·7”特大事故调查进展顺利.广东省纪委初步查明.该矿之所以置省政府的三令五申于不顾,长期顶风违法开采.与放弃监管密切相关;省安监局副局长胡建昌等已被停止工作,接受组织审查;对矿主曾云高等两人如何取得警察身份和以警察身份开采煤矿又无人过问.以及相关责任人员应负的责任正在查处之中(《新京报》)。  相似文献   
2.
网络"审丑"现象是随着消费主义的流行,并以泛化现象正在以它独有的信息"繁殖"体系快速蔓延,给网民的传统审美观和价值观带来巨大的视觉和精神冲击。看似消费与被消费行为之间,却充满了娱乐化的"利益"情结,是对淳朴本真审美的异化。为此,要以习近平主席世界互联网讲话精神为指导,以审美为导向,道德教化为引导,修复网络生态空间。  相似文献   
3.
美与丑是一对美学范畴,从古至今对于美的研究可谓详实,而对于丑的认知就存在诸多的误区。审美会习惯将丑推向其对立面,而忽略审丑的美学意义。中国人审美中习惯于感官愉悦,而审丑是需要勇气和胆魄的。另外,丑的特性美是充满生机活力的,而艺术中的丑与生活中的丑也是大相径庭的。  相似文献   
4.
刘方华 《工会论坛》2009,15(2):150-151
在高扬魏晋风流之美的同时,《世说新语》表现出浓郁的“审丑”意蕴:展示了丰富多样的丑的类型,揭示了美丑相互依存和转化的规律;通过展示人们物欲追求的种种“丑态”,表现了古代人性意识发展的时代转折;通过描写各种“丑言丑行”,表现了魏晋士人尚真、尚我的主体意识。  相似文献   
5.
本从20世纪末叶的中国学多元的发展态势中发现了其共同性本质,即从统摄艺的感性学角度看来,这共同性就是审丑,其具体表现为:学审美论在新时期的张扬发展,最后就导致了自身的悖反-学审丑思潮的出现;学由初期的局部审丑到中期的全面审丑,新时期学尤其是是锋锋学的审导意识和特点与近现代学中对丑的展览和欣赏具有不同的表现,从而导致中国学在世纪末发生了根本性的美学变异。  相似文献   
6.
《公民与法治》2014,(18):8-9
“干爹888万带我包机伦敦看奥运”、“僧人后海船震门”、“北京车展最美清洁工”……这些曾在网上引起强烈反响的新闻事件,最终被证实都是“纯人工”炒作而起。8月14日,这一系列“闹剧”的幕后推手杨秀字——网名“立二拆四”,站到了法院的被告席上,接受法律的审判。而随着杨秀宇和秦志晖——网名“秦火火”等一系列案件的审理,一个由表演者、围观者和网络推手共同打造的“审丑”产业链条也逐渐浮出水面。  相似文献   
7.
丑是一种否定性的价值 ,艺术丑是艺术美的对应面。以公安题材创作的电视剧 ,在刻划反面人物中颇具匠心 ,通过对反面人物的分析 ,旨在说明电视剧创作中运用“审丑”的艺术手段 ,达到“审美”的艺术效果。“审丑”的艺术甚至比审美更具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8.
张月亮 《工会论坛》2007,13(1):156-157
丑,作为文艺美学的重要范畴,往往不被研究者给以足够重视,在众多的美学研究文章中,即使有所涉猎,也大多作为“陪衬”顺便提及。至目前为止,探讨“美”的著述颇多,而专门研究丑的文章相对较少,丑与审丑成为美学主流研究中“被冷落的角落”。本文力图站在马克思主义唯物观、历史观和辩证观的角度,以我国文艺美学史为纵线,以中西方文艺美学比较为横线,从对丑的内涵性质的认识出发,概述了美学发展中丑与审丑审丑与审美的辩证关系。这一论题,对促进当代文艺美学的健康发展具有现实意义,对丰富文艺美学的研究范围,弥补丑研究的薄弱,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9.
当今很多学者依然在传统审美的视野下解读《庄子》中畸人形象,认为塑造这些畸人或丑人的目的是为了论证"以丑衬美"、"德充"之内在美,其实不然,《庄子》一书在《大宗师》《徳充符》《养生主》《人间世》《达生》《至乐》中塑造了一批独特奇异的"丑人"形象,而在庄子及其门徒看来,这个人物形象并非世俗之人所谓的美与丑,而是他们注重体道,因"近乎道",顺应自然之性,而体现出自然素朴的本性。也试图通过各种畸人奇人形象,并与形全的常人进行对比,以打破传统世俗观念的外形残缺的禁锢,反对世俗"重外轻内"而倡导"重内轻外"的人生观,尊重个体的存在价值和性格的独立性和多样性,也为了印证只有不过分注重形体的保养,而德全才能保身,才能体悟生命  相似文献   
10.
董小玉 《人民论坛》2022,(7):98-101
移动短视频时代的到来,给人们提供了多元化的精神补给。但随着平台逐利、网红卖丑、受众麻木、监管失位等多因素影响,短视频领域出现的“审丑”乱象,具有异化文化生态、误导社会风气等消极影响。对此,应从政府主导、多元治理、教育助力三个维度为整顿发力点,有效遏制短视频“审丑”的不良倾向,以实现“审丑”的祛魅与纠偏,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