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92篇
  免费   65篇
  国内免费   24篇
各国政治   45篇
工人农民   21篇
世界政治   120篇
外交国际关系   96篇
法律   1147篇
中国共产党   594篇
中国政治   1007篇
政治理论   408篇
综合类   84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106篇
  2014年   227篇
  2013年   221篇
  2012年   363篇
  2011年   339篇
  2010年   270篇
  2009年   343篇
  2008年   525篇
  2007年   359篇
  2006年   289篇
  2005年   318篇
  2004年   294篇
  2003年   175篇
  2002年   107篇
  2001年   67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失智老人机构养老服务的优化是持续推动健康老龄化的重要举措.文中立足于优势视角,以N市A颐养院W中度失智老人为研究个案,从生活、心理、人际、环境四个方面,分析了中度失智老人在机构入住中的适应问题,并开展了社工介入实践.研究认为,社工需要明晰失智老人对机构环境和自身处境的认知,在重构生活意义的过程中,帮助老人重建优势,进而延缓失智症发展程度与速度,切实提升其机构养老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2.
在"国家—社会"关系的大背景中考察社会组织参与基层协商治理,可以进一步明晰国家、社会以及社会组织自身的成长给这一过程带来的机遇与挑战;进而厘清社会组织在参与基层协商治理中所面临的角色困境;仅从主体视角出发,社会组织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推进专业化能力建设,提高协商能力,对自我进行合理定位并有意识化解负面效应,以及高度重视与发挥社会组织中党组织的引领作用,实现社会组织的自我完善,推动基层治理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3.
群众监督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发展成果和重要体现,也是推动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发展的内在要求。它不仅承构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政治选择,而且推动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进步趋向。与此同时,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保证了新时期群众监督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4.
科学技术的困境是技术观的困境,仅从一定历史条件下的科学技术社会后果就对科学技术本身做出肯定或否定的评判,这是形而上学的技术观。为走出技术观的困境,需立足于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实践,转换思维方式,从人的主体的角度出发理解、认知、利用和控制科学技术,即确立人本主义技术观。  相似文献   
5.
《红字》的叙述视角原本属于第一人称目击者叙述视角,并不是批评家界定的全知视角。霍桑通过把有限视角变为全知视角的“视角越界”策略,使小说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相似文献   
6.
财政危机中的宪政问题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财政危机是各国普遍关注的重大现实问题,其有效化解离不开对公共经济活动的法律调整。本文在归纳人们对财政危机共识的基础上,着重探讨了可能诱发财政危机的主要法律原因,揭示了其中所蕴涵的宪政问题,以及宪政精神对于防杜财政危机发生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完善宪法程序若干问题初探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我国目前亟需完善的宪法程序为 :各级人民代表选举程序 ;修改宪法程序 ;保护公民宪法权利的宪政立法程序 ;执政党执政程序 ;违宪审查程序 ;其他国家机关对本级国家权力机关负责的程序 ;国家权力机关监督本级其他国家机关的程序。  相似文献   
8.
孙发 《中国律师》2003,(8):63-64
司法如果成为一种权威,它不仅能够对社会进行很好的调控,而且在宪政领域内,它也能起到防止权力滥用、制约权力有限度的行使的作用,也就是在法制建设的大背景下,司法权威具有宪政化的意义。所谓宪政化,指的是司法权威通过其特有的功能,在承认民主、法治、人权的基础上,用司法上独有的制度化和程序化的形式,以规范和制约政府权力的行使,解决公共权力异化的问题,从而真正维护宪法的价值观,保障公民权利,以期形成一种法治的政治秩序。司法权威的宪政化意义最核心的要点就是,通过司法权威所带来的制度化途径,将政治领域的政治问题转化成法律问题…  相似文献   
9.
曹淑萍  王茜 《河北法学》2002,20(2):116-119
我国政府机构改革的深层原因是计划经济体制下所形成的高度集权的宪政秩序和权力结构特征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所要求的不相融 ,因此 ,重新界定行政权范围 ,设计出能够保障行政权规范有效运行的权力结构 ,优化宪政秩序是当前政府机构改革的实质所在。行政权的正确定位需要来自立法权、司法权、公民权以及其他社会权利的支持与配合 ,所以应把政府机构改革纳入整个权力结构调整的大系统之中。在推进政府机构改革的过程中要从宪政角度出发 ,加强三个方面的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0.
论宪政意识及宪法权威的树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制定宪法并使之成为一国法律体系的核心,是指导各国法制建设的共同理念。但有宪法并不等于有宪政。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必须依宪法治国,提高宪政意识和树立宪法权威。而要提高宪政意识及树立宪法权威,不能只停留在口头或书面,应当切实建立必要的相关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