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44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11篇
各国政治   25篇
工人农民   23篇
世界政治   57篇
外交国际关系   25篇
法律   678篇
中国共产党   363篇
中国政治   657篇
政治理论   237篇
综合类   419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42篇
  2022年   42篇
  2021年   56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77篇
  2014年   214篇
  2013年   176篇
  2012年   172篇
  2011年   204篇
  2010年   176篇
  2009年   181篇
  2008年   228篇
  2007年   153篇
  2006年   148篇
  2005年   116篇
  2004年   92篇
  2003年   72篇
  2002年   75篇
  2001年   53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慈善捐赠政策工具的有效使用是连接慈善目标与慈善结果的关键桥梁.采用内容分析法,对中央层面的慈善捐赠政策文本进行筛选、编码与分析,结果显示:受社会环境等多重因素影响,我国慈善捐赠政策呈现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在基本政策工具维度上,慈善捐赠政策存在强制型工具偏多、混合型工具使用不均衡、自愿型工具短缺等特征;在慈善捐赠发展要素维度上,政策工具使用广泛,但不同领域、阶段应用程度不一.未来,政府应该优化政策工具结构,合理匹配政策工具,落实慈善捐赠管理,以完善慈善捐赠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3.
4.
个人本位为民法所倡导,然个人本位与社会本位是否分别为民法与经济法所拥有,且彼此泾渭分明?至少在三个方面存有疑义:个人本位是否指具体的个人本位?现代民法对自治原则的自我矫正是否表明民法已转而追求社会本位?经济法是社会本位。还是国家本位?  相似文献   
5.
人类进入21世纪,手机已成为人们爱不释手的“掌中宝”和“随身听”。人们享受着现代高科技提供方便快捷的“袖珍世界”,进行“瞬间神游8万里”的零距离信息沟通,共叙“天涯共此时”的纷繁情感。 然而手机在为人们带来方便快捷的同时,也与生俱来存在着多重负面作用。除了众说纷纭的辐射危害外,科学证实,  相似文献   
6.
胡悦  赵华 《行政与法》2005,(5):100-101
将“社会本位”作为经济法的法律原则,无论从其产生的社会前提上还是经济法与其他传统部门法的区别上看以及该原则与经济法其他法律原则的关系上来看,都是一种历史的必然。它不仅反映了经济法调整范围的根本要求,体现了经济法的本质特性,还统率着经济法的基本制度。同时也提供了经济法的行为方向和模式,弥补立法疏漏,使之具有规范性、实限性和可操作性。因此,经济法社会本位原则是经济法所特有的本质性原则。  相似文献   
7.
民事权利义务规范的设定有行为本位和资源本位两种模式,民事责任规范作为民事规范的一种也不例外。传统的学说将民事责任界定为义务的违反显然是行为本位视角的产物,实际上民事责任的产生与当事人的义务违反没有必然联系。民事责任是为保护民事权利或者法益,基于特定的法律事实而对一定的民事主体产生的不利后果。根据民事规范的设定模式,可以把民事责任规范设定模式分为“义务(行为)——责任”模式和“权利(资源)——责任”模式两种,其中前者是行为本位视角的产物,后者是资源本位视角的产物。  相似文献   
8.
对法律程序的认识,存在程序价值主义与程序工具主义两种不同的观点。季卫东教授在他的《法律程序的意义》一文中提出“程序没有预设的真理标准”,“应淡化决定过程中的道德论证”。笔者以为,季文在强调程序的技术性时忽略了对程序本身伦理基础的深入探讨。以季文的影响力,易强化国内程序工具主义的倾向。是作此文章,以重申程序自身的价值意义,并试对程序价值偏差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9.
生命权内容和地位之检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生命权不同于其他人格权。其最大特征在于 ,生命权客体———生命利益与生命权主体的权利能力融为一体。根据这一特征 ,应对传统生命权理论进行检讨 ,重新设置不同于普通人格权保护的独立模型。这一模型从个人本位角度出发 ,认为生命权不包括支配权和请求权 ,而仅指生命维护权 ,它是一种独立人格权。至于受害人近亲属的损害赔偿请求权 ,并非基于生命权产生 ,而应换从社会本位的视角 ,认为是基于近亲属的财产权或其与受害人的血缘关系产生。  相似文献   
10.
戴勇敢 《政法学刊》2005,22(2):115-116
网上检索法律案例均需要一些分析课题、选择检索工具、选择检索途径的方法和技巧,并一些适用的网站可供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