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3篇
世界政治   1篇
法律   5篇
中国共产党   11篇
中国政治   12篇
政治理论   4篇
综合类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巴尔扎克有一个癖好,只用有缺口的杯子,买了新杯子,他会用调羹在杯子上轻轻敲出一个小小的缺口,而且无论是在家写作还是参加宴会,巴尔扎克都带着它。  相似文献   
2.
哲思 睿语     
《求知》2011,(6):5-1
干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刘禹锡 人才由磨炼而成。——蔡锷 苦是甘的代价。——谢觉哉 刀在石上磨,刀越来越快,石越来越薄。——茅盾 有生命力的种子决不会悲观和叹气,因为有了阻力才有磨练。——夏衍 烈火试真金,逆境试强者。——塞内加 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对于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对于弱者是一个万丈深渊。——巴尔扎克  相似文献   
3.
郭建 《法律与生活》2009,(15):56-57
巴尔扎克在1836年发表的小说《禁治产》,直接以一个法律名词当作了书名。小说的男主角德·埃斯巴侯爵是个充满豪侠精神的贵族,与他高贵出身相媲美的是他高尚的美德,他的妻子,却是一位社交场上的红人,为了侵吞侯爵的财产,不惜指控侯爵已经疯了,应该受到“禁治产”的处罚,家庭财产要由她来管理,两个儿子也要由她来管教。  相似文献   
4.
李晓鸣  李婧 《学习月刊》2011,(24):42-43
有钱的面条商高老头,一生痴爱他的两个女儿.到头来反被她们遗弃.“像野狗一样的死去。”这就是巴尔扎克《高老头》中描写的父爱。对此,如何看待?有人从抽象人性论出发.认为这是“人类崇高的感情”.也有人从简单的阶级论出发.认为是作者的“美化、臆造和虚构。”我认为.这两种观点都有片面性。怎样揭开笼罩在《高老头》中父爱描写上的浓雾呢?  相似文献   
5.
<正>人生的路程是一条曲线的路程,不能不在意,也不必太在意。酸、咸、苦、辣、甜是任何人也躲不过去,绕不开的经历,关键是你怎样调节。面对许多的无奈,我想最好还是用微笑面对人生。  相似文献   
6.
围绕遗嘱的阴谋巴尔扎克的《邦斯舅舅》是他晚期创作的,是他深入分析人情世故的名著。小说主人公邦斯是拿破仑帝国时代的遗民,  相似文献   
7.
"巴尔扎克"传入中国以后,现代文学史上诸多作家受到他的影响。周立波是其中的一位。他是一个重要的巴尔扎克传播者、一个巴尔扎克文学思想、文学创作的深层接受者和实践者。他的接受并非简单的复制。在认知中传播,在接受中超越,在凝练中践行。是他对"巴尔扎克"的态度,更是他的文学个性。  相似文献   
8.
巴尔扎克从小就爱好文学,他的父亲是一位律师。父亲硬要他学习法律,但是巴尔扎克就是不愿意服从父亲的旨意,父子俩时常为此发生冲突。巴尔扎克决定要找个机会把父亲说服。  相似文献   
9.
巴尔扎克的文学作品中有不少法律问题的描述,《禁治产》就是其中之一。本文在对《禁治产》作一个简要的概述基础上,分析了《禁治产》中公正的包比诺法官被剥夺禁治产案件的审理的表面原因是因为“违背”法律程序,而实质原因是因为法律程序异化为权力的外衣。  相似文献   
10.
方向巴尔扎克自幼就喜爱文学,成年后他不顾家人的反对,立志从事文学创作,然而,初期的创作却以失败告终。为了维持在巴黎的生活,他决定投笔从商,去当出版家。但这个外行的出版家却受尽别人的欺骗,很快就失败了。紧接着,他又当了一家印刷厂的老板,可不管他如何拼命挣扎,也还是失败,为之,他债台高筑,债务越滚越大,以至于警察局下通缉令要拘禁他,他只好隐姓埋名躲了起来。最后,巴尔扎克终于醒悟过来,认定自己的优势仍然是搞文学创作,于是便严肃认真地重新开始写作,最终成为了世界著名的高产作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