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0篇
  免费   9篇
各国政治   1篇
世界政治   10篇
法律   445篇
中国共产党   17篇
中国政治   114篇
政治理论   16篇
综合类   15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47篇
  2014年   86篇
  2013年   59篇
  2012年   72篇
  2011年   64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1999年3月,某市居民曹某在该市工人新村108幢楼105室院内违反城市规划建造了两间砖混平顶房,东西长6.5米,南北长3.2米,建筑面积20.8平方米。市城建监察执法人员巡查发现后,当即进行现场勘查,制作了现场笔录。但在勘查时,由于测量方法不正确,将该房屋尺寸丈量成东西长7.4米,南北长3.5米,建筑面积25.7平方米。市建设局据此现场笔录作出行  相似文献   
2.
所谓诉辩交易,是指法院开庭审理刑事案件前,控诉方因掌握被告人犯罪的证据较少,并且收 集证据比较困难或代价高昂,为避免所指控的犯罪不能成立,或为节约诉讼成本,提高诉讼效率,而以作出较轻的指控、许诺代为向法官求情为代价,换取被告人有罪的供述,而与被告人(一般通过辩护律师)在庭外讨价还价达成妥协的一种制度。  相似文献   
3.
张磊 《天津检察》2006,(6):29-30
当前.检察机关所受理的刑事察件中.有相当数量的案件是由纪检部门和行政执法部门移送柏。例如贪污贿赂、渎职侵权等职务犯罪案件较之其它案件,纪检部门的作用显得尤为明显。一般来说,纪检部门和行政执法部门在将案件移送检察机关之前做厂大量的工作,包括制作纪检笔录和行政执法笔录。邢么.检察机关能否将这些笔录直接作为证据,提交人民法院.  相似文献   
4.
检察机关的讯问笔录可以分两种:一是自侦部门在侦查、预审过程中所制作的.二是刑检部门在审查批准(决定)逮捕、公诉过程中制作的。在此,笔者结合实际对制作讯问笔录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谈谈点认识。  相似文献   
5.
<正> 以前研究审讯策略问题时,主要注意力大多放在被告人的气质、性格、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像等心理现象方面。最近,许多学者已着手研究被告人心理状态在审讯中的作用以及如何利用的问题。他们达样做是有根据的。例如,达维多夫指出:"人的哪些心理应用哪些方法来影响,应有一个明确的概念",他认为心理状态是心理现象中的一个独立状态。在瓦西里耶夫、多斯普洛夫、杜洛夫、格拉兹林、拉季诺夫、罗什、茨维特科夫等人的著作中,对被告人  相似文献   
6.
询问笔录与讯问笔录是公安机关在刑事案件侦破过程中经常使用的文书,由于笔录制作人员素质不同,所制作的询(讯)问笔录往往存在一些问题,使询(讯)问笔录不能在刑事案件侦破过程中很好地起到证据的作用。文章指出了一些实战部门在制作询(讯)问笔录中常见的问题,并相应地提出了规范化制作的设想。  相似文献   
7.
搜查是公安机关在侦查工作中获取犯罪证据、查获犯罪分子的重要手段,而搜查笔录是公安机关侦查部门全面记载搜查情况,固定和证明搜查所获证物、犯罪嫌疑人及案件事实等情况的证据文书。其制作是否准确、及时、规范,直接反映了公安机关实施法律,办理案件的情况和过程。文章针对实践中易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如何规范制作的见解。  相似文献   
8.
论行政许可听证程序之案卷排他性原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听证制度是现代行政程序法的核心制度.<行政许可法>较以往立法对听证程序的规定相比,取得了重大的进步,即确立了案卷排他性原则.案卷排他性原则的确立具有重要的意义,使得听证笔录成为作出行政决定的唯一依据,对行政机关和行政相对人产生新的要求.禁止单方面接触规则和官方认知原则是对案卷排他性原则的补充与例外.  相似文献   
9.
我国法律明确规定如实供述为被追诉人的义务,但也规定"不得强迫任何人证实自己有罪",二者存在冲突.将如实供述设定为义务虽然符合探明案件事实的刑事诉讼目的 ,但相应的权利保障机制不够完善,容易侵犯被追诉人的权利.为此:应当严格排除非法证据,规范侦查人员权利告知行为,保障被迫诉人的律师帮助权;进一步完善供述自愿性的保障机制,以自愿性供述为前提,平衡刑事诉讼中公权力和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基本权利关系.  相似文献   
10.
邓陕峡 《证据科学》2013,21(1):52-60
笔录类证据在诉讼中形成,由特定人员制作,具书面特征.其制作强调及时、纪实和合法.笔录类证据有助案件信息发现,将证据材料与案件事实连接起来,固定证据材料,反映取证过程,有的还具情景再现功能.搜查、提取、扣押笔录和审判笔录应纳入笔录类证据范围.询问与讯问笔录属于人证范畴,不宜纳入笔录类证据范围,且应当限制询问、讯问笔录在庭审中的过量适用,促使审理形式从“笔录为中心”转向“证人为中心”.真实性与可靠性保障不足已成为影响笔录类证据适用的重要问题,解决之道在于细化笔录制作规范和强化笔录证据制作的外部监督机制,落实见证人制度,扩大全程录音录像适用范围,确立笔录制作相关人员出庭制度和辩护律师在场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