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法律   9篇
中国共产党   3篇
中国政治   8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李蒙 《民主与法制》2014,(35):10-16
2014年10月12日,最高人民法院在其网站上公布了全国2995家法院3281名新闻发言人姓名和联系方式,其中最高法院1人、各离级法院51人、各中级法院445人、各基层法院2784人。如此大规模公开全国法院的新闻发言人,不仅在国内各部委中,在世界也属罕见。中国法院以前所未有的开放态度,向世界展示出追求司法公开、公正、公平的决心。  相似文献   
2.
王武强 《求贤》2009,(2):28-28
1993年,家住赣西南崇义县的农村青年张立勇因家境贫寒,高中没念完就辍学了,只身到广州打工。由于脑子灵、肯吃苦,很快就在广州玩具厂谋到一份工作,但渴求知识的梦想一直萦绕在他心中。  相似文献   
3.
从官员到法官,张立勇完成了一次角色转变。重提“马铝五审判方式”、全省法院集中大接访、层层签订“廉政责任书”、生效裁判文书上网公布、对死刑二审中的“陪审”“量刑答辩”的尝试、成立全国首家同责办公室等革新措施伴随着角色转变次第展开。这一次次令人瞩目的革新措施被法学专家称之为“河南法院现象”,其实应该是“张立勇现象”。在“治标不治本”“标本都不治”“政治作秀”的质疑声中,“张立勇现象”新闻层出不穷。更彰显了一种尝试司法改革的勇气与决心。“试总比不试强”“改总比不改好”。媒体一番番对张立勇的访谈,不只是在“解剖张立勇”,更是在“解剖”中国摸索司法改革道路上的艰难。于是,岁末年初,《民主与法制》与正义网携手走进了张立勇院长的办公室,开始了一番“炉边谈话”式的漫谈与对话。话题就从“疑罪从无”开始说起……  相似文献   
4.
《上海支部生活》2007,(8):38-38
中央电视台报道,咸阳市委书记张立勇在2004年当市长的时候,曾经两次为躲避上访群众而从市政府大楼一侧的“密道”脱身离开。经过认真反思,他终于下决心并在市政府大会上宣布今后决不再走“密道”:“我是堂堂人民政府的市长,我要堂堂正正走大门!”随着这条“密道”的废弃,咸阳市的和谐新政大门洞开,一系列相应举措陆续出台,比如撤掉全市机关大楼的围墙,  相似文献   
5.
《中国审判》2011,(4):12-12
近年来刑事错案不断见诸报端,如河南就先后出现了赵作海错案、“时建锋天价逃费案”,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严重损害了司法权威和司法公信力。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张立勇认为,这些错案的产生,既有法官素质、责任意识、法院内部管理以及上下级法院监督等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张立勇,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上任一年零九个月来,以一系列新举措在河南人民心中,甚至在全国政法系统留下了深刻印象。这位院长,每天凌晨两点前不睡觉,有时候,夜里一点多,下属会接到他安排工作的电话。  相似文献   
7.
3月12日上午,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张立勇在审议“两高”报告发言时,反思赵作海案和“天价高速费”案,倡言“有错必纠”,称不能像鸵鸟一样。他建议刑案被告人开庭时和辩护人坐在一起。  相似文献   
8.
2015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张立勇接受专访时表示,去除"犯罪化标签"体现了我国司法的文明进步。近年来,无论是学界还是司法实务界都发出去除"犯罪化标签"的声音。《刑事诉讼法》修改后,确定了"无罪推定"原则。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建立  相似文献   
9.
在媒体人眼里,张立勇是一位随和而不失严谨、严谨而又很亲民、亲民还很理性、理性却又很有个性的官员。就任河南省高院院长之后,他既说出了许多惊人之语,更推出了不少创新之作。  相似文献   
10.
司法是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一国的司法腐败不仅直接影响到当事人的切身利益,更在根本上腐蚀社会公众对法治、对国家的信心。在2014年“两会”上,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旗帜鲜明地提出反司法腐败的问题。本刊特约请法学理论界和司法实务界的专家共同探讨治理司法腐败的治本之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