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外交国际关系   4篇
法律   4篇
中国政治   4篇
综合类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仲裁程序的法律适用领域历来就是学者们见仁见智的阵地。他们围绕着“所在地理论”和近些年兴起的“非当地化理论”展开了旷日持久的论战,如何正确处理传统的“所在地理论”和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的关系是论争的问题之一。本文围绕国际商事仲裁程序的法律适用问题展开论述,通过国际商事仲裁制度演进的分析,指出仲裁程序适用仲裁地法仍是当今各国普遍采用的做法,但是“仲裁程序适用仲裁地法”的理论基础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它不再墨守“传统所在地理论”的陈规,而是注入了新内容的“现代所在地理论”。这个理论吸收了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中的合理成分,是对传统理论的扬弃,二者相辅相成,而不是互相否定。  相似文献   
2.
交易费用视角下的外商投资模式常见于后发国家,其前因包括潜在的产权纠纷、“三角债”、商务纠纷以及政府公共管理的诚信度等。受这些因素的影响与约束,一些外商投资采用了以非当地化营销或代工生产(OEM)、为当地化公司,主要是当地化的外资公司配套生产为特征的封闭经营模式。这种模式的结果是追求劳动力和资源的比较优势以及采用低级化的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3.
《八桂侨刊》2011,(3):76-76
由国务院侨办与华侨大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主办的“2011年《华侨华人蓝皮书》首发式”8月15日在北京举行,与会专家研讨了海内外华侨华人的现状和发展,剖析了华侨华人对中国和平发展的积极贡献等新侨情,并正式发布了首部华侨华人蓝皮书——《华侨华人研究报告(2011)》。  相似文献   
4.
一.前言受到雷曼兄弟破产冲击,以欧美为中心的世界经济停滞不前,在这种情况下,以亚洲为首的新兴国家及发展中国家市场受到了极大的关注。尤其是:(1)中国、东南亚各国、印度、中东海湾各国等国家和地区的中间阶层市场急速扩大;(2)扩散到南亚、非洲、中南美等的低收入阶层、所谓的金字塔底层(BOP)  相似文献   
5.
世界恐怖主义的主要特征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9·11事件以来,经过国际社会史无前例的十年反恐,除了中东和南亚部分国家以外的世界确实享受了一段时间的安全与平静,但代价是高昂的、难以持续的。现在9·11事件的元凶本·拉登虽然已被击毙,但恐怖主义的根源仍然存在,宗教极端主义和意识形态冲突对恐怖主义的影响仍然很大。同时,恐怖主义的国际化与当地化趋势并行,小型化与草根化趋势明显,网络恐怖主义等也从概念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6.
当代跨国公司治理的新趋势及对中国企业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比较和分析当代跨国公司典型的治理模式及其发展趋势,以期为整体上尚处于初级阶段的中国跨国公司治理模式的变革和完善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仲裁地在仲裁制度中是一个重要的连结因素。本文首先明确法律意义上的仲裁地的概念及其在仲裁制度中的重要作用;其次讨论了仲裁地的确定方法,进而在面对“非当地化理论”及“网上仲裁”的挑战的情况下进一步讨论了仲裁地的确定;最后,指出我国《仲裁法》的缺陷及立法建议,以期我国的仲裁制度可以更加完善,适应时代的需求。  相似文献   
8.
改革推进中的央地关系与改革央地关系,是两个相互关联、但又各自独立的议题。如果不能正确地处理央地关系,就难以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的蓝图全面推进改革;而从财政和公共服务及事责的角度、国有企业和国有资产的角度、权力分配和民主治理的角度来看,央地关系存在更加基础性的问题。按照传统的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逻辑不可能理清央地关系,应该从现代政府职能的角度来重新思考这个问题。总体而言,央地关系改革的方向就是水平性分工和当地化委托—代理,用这样的方法来推进中国改革,才有可能出现一个竞争优化的有序格局。  相似文献   
9.
随着中国-东盟自贸区如期建成,很多企业家跃跃欲试却又无从下手——一个19亿人口的“大金矿”就摆在眼前,可是该去东盟国家投资什么?投资过程中应该注意什么问题?日前,广西工商联请来中国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外贸研究部副主任金柏松,教广西企业家“掘金”。  相似文献   
10.
国际商事仲裁的非当地化理论之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韧于本世纪60年代的仲裁程序“非当地化”理论的核心是力图使仲裁程序摆脱仲裁地国法律体系的束缚和控制,在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的基础上构建一种完全灵活、便利和自由的仲裁规则体系。这一理论冲破了传统仲裁观念和制度的藩蓠,被认为是对国际商事仲裁旧体制的一种“革新”。此文旨在对“非当地化”理论的基本论点及其对各国仲裁立法和实践产生的影响和作用作出扼要评价和剖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