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7篇
  免费   5篇
各国政治   5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5篇
外交国际关系   8篇
法律   39篇
中国共产党   31篇
中国政治   62篇
政治理论   14篇
综合类   27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韩国崔溥的《漂海录》全方位、多层面地描述了明代中叶的中国形象,包括以自我形象为参照系形成的许多负面中国形象,如儒风不振、局部社会治安混乱以及民众的不良风俗等。这些负面中国形象有一定的客观性,同时也是崔溥以及全体韩国人对中国集体想象的结果,包含夸饰成分,言说了他者进而凸显了自我,也反映了朝鲜王朝进一步认识、利用中华文化的愿望。  相似文献   
2.
讯问犯罪嫌疑人、询问证人时制作的录音、录像应归属哪种证据类型及证明力大小等问题值得研究。讯问犯罪嫌疑人、询问证人时制作录音、录像应遵循一定的程序并具有相应的适用条件。  相似文献   
3.
《录鬼簿》修订过程、时间及版本新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录鬼簿》修订过程、时间及版本情况,学界尚有不同认识.经考证,贾仲明增补本所据为可考的最早版本,修订于至正元年、二年间;孟称舜刻本所据本修订于1342-1345年间;曹楝亭刻本所据本修订于1345-1346年间,均在钟嗣成自序十余年后.学界视为"简本"的孟称舜刻本实际上是残本,其文字内容较接近曹本,许多与曹本相同之处却异于贾本.尚未引起学界充分注意的另一个版本,是朱权《太和正音谱》所据本,它不同于今常见诸本,为贾本与孟本所据本之间的一个修订本,并较接近于后者.这些版本修订于不同时期,故虽内在联系性很强,但仍各有其独特的史料价值,不可将诸种版本混同使用.  相似文献   
4.
<正> 任何类型的诉论中,统治者出于维护本阶级统治的需要,都在法律中规定了相应的理冤措施,以弥补审判机关裁决中出现的错误。本文试就我国封建社会的理冤制度及其借鉴作如下探讨。一、我国封建社会的理冤制度我国封建社会的立法中,虽没有明确的再审制度之名,但对确有错误的生效判决却有重新审理之实。从当事人或他人申诉的角度来说,有复审制度和直诉制度,从皇帝或司法机关主动发现和纠正冤错案件的角度来说,有录囚制度和监察制度。  相似文献   
5.
谢茜 《传承》2013,(6):142-143
中国古代放囚归家过节现象主要表现为地方官员私下行为,也存在少数皇帝诏示放囚归家过节的个案。放囚归家过节并没有法律依据,主要建立在官员和囚犯之间的信任关系之上,但却得到政府的认可并被社会舆论赞扬。这种现象给当代中国法治建设以启发:建立当代放囚归家过节制度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郭齐 《湖湘论坛》2014,(2):90-99
《大唐郊祀录》十卷,卷末一卷,附录一卷,唐王泾撰。该书为中国古代礼学史上较早的礼制专书,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宋代以来被各种文献广泛征引。然而由于流传不广,稀见晚出,以致未被《四库全书》所收录,因而不为学界熟知。因而对该书作者、内容体例、成书年代、版本流传、文献价值等的系统探讨,突显其在古代礼学史研究及文献校勘辑佚方面的重要作用,意义深远,亟望学界进行全面深入的整理。  相似文献   
7.
余罪存在于服刑人员之中,是影响监狱安全、服刑改造的重要因素。以江苏某监狱从严管控监区处置的四起余罪案件为例,以真实的谈话和笔录为基础,看服刑人员为何交代余罪?交代余罪后民警和服刑人员遇到的哪些问题?对余罪处置、服刑人员管理、协调办案中碰到的问题等无疑具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8.
杨奇 《广东党史》2007,(1):53-54
我在70岁离开工作岗位以后,可以由自己支配的时间多了,于是每日看报读书,自得其乐。正如《论语》所谓:“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据《辞海》注释③:“老”,是“死”的讳称)。15年来,我读的书很杂,主要是中国近现代史,以及有关的人物传记等文章。许多前  相似文献   
9.
达摩祖师"只履西归"后,得祖师衣、法传承的禅宗二祖慧可先是在洛邑,即今洛阳一带聚徒传法,前后共有十余人得法,其中佼佼者有僧那、慧满诸人。然而,此刻三祖僧璨仍迟迟未曾出现。那么,僧璨是谁,他又是如何得法的呢?  相似文献   
10.
正林鸿年(1804—1885年),字勿村、号昪皦、雅号"土人参"。林鸿年祖籍福清,福州出生,在四兄弟中排行老二,父亲是秀才。林鸿年幼年起受到严父慈母的谆谆教诲与良好熏陶。林鸿年从小聪明过人,6岁时就跟长兄一起到得贵巷口附近的一家私塾念书,同年开笔练书法。真是皇天不负苦心人,功成名遂后,一举成为清朝一品大员,封疆大吏,官拜云南巡抚。在声名显赫的一生中,为官30年,从教35年,有《使琉球录》、《鲁都乡试科举杂史》、《翰林别传》、《海南民情志》、《云南民族风土漫语》等专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