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3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9篇
工人农民   4篇
世界政治   14篇
外交国际关系   16篇
法律   100篇
中国共产党   128篇
中国政治   222篇
政治理论   66篇
综合类   8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95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50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韩国崔溥的《漂海录》全方位、多层面地描述了明代中叶的中国形象,包括以自我形象为参照系形成的许多负面中国形象,如儒风不振、局部社会治安混乱以及民众的不良风俗等。这些负面中国形象有一定的客观性,同时也是崔溥以及全体韩国人对中国集体想象的结果,包含夸饰成分,言说了他者进而凸显了自我,也反映了朝鲜王朝进一步认识、利用中华文化的愿望。  相似文献   
2.
1995年1月30日,我有幸在人民大会堂聆听了江泽民同志《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的重要讲话。今天,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和黄埔军校同学会共同举行座谈会,纪念江泽民同志重要讲话发表11周年。在这里,我想谈谈自己的感想。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江泽民同志在讲话中  相似文献   
3.
建设以法治文明为特点的和谐社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不和谐的原因有多种,民主和法治发展的不足也是重要原因之一,建设和谐社会的关键是进一步推进法治建设。和谐社会和法治文明相辅相成。不仅和谐社会的制度取决于法治文明发展的程度,而且和谐社会的制度运行也离不开法治文明的保障。同时,和谐社会又是法治文明的旗帜。如果只有法治的发展,没有社会和谐的进步,这种法治就是不合理的,甚至是不可靠的。作为我国法治文明目标的和谐社会,是具有社会主义内容的和谐社会。在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中,要把法治文明和社会和谐相结合,并通过“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展示其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华美和壮丽。  相似文献   
4.
喻中 《探索》2005,(2):161-164
马克思的自由个性理论,为社会主义的制度创新提供了方向。但是,自由个性的实现离不开具体的制度作为支撑。从马克思的理论逻辑出发,促进自由个性的具体制度可以从多个方面来表达:克服“人的依赖性”的制度选择;挣脱“物的依赖性”的制度选择;以及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制度选择。只有将自由个性的理想与当下的、具体的制度建设紧密地结合起来,才能在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同时,完善社会主义制度。  相似文献   
5.
讯问犯罪嫌疑人、询问证人时制作的录音、录像应归属哪种证据类型及证明力大小等问题值得研究。讯问犯罪嫌疑人、询问证人时制作录音、录像应遵循一定的程序并具有相应的适用条件。  相似文献   
6.
《录鬼簿》修订过程、时间及版本新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录鬼簿》修订过程、时间及版本情况,学界尚有不同认识.经考证,贾仲明增补本所据为可考的最早版本,修订于至正元年、二年间;孟称舜刻本所据本修订于1342-1345年间;曹楝亭刻本所据本修订于1345-1346年间,均在钟嗣成自序十余年后.学界视为"简本"的孟称舜刻本实际上是残本,其文字内容较接近曹本,许多与曹本相同之处却异于贾本.尚未引起学界充分注意的另一个版本,是朱权《太和正音谱》所据本,它不同于今常见诸本,为贾本与孟本所据本之间的一个修订本,并较接近于后者.这些版本修订于不同时期,故虽内在联系性很强,但仍各有其独特的史料价值,不可将诸种版本混同使用.  相似文献   
7.
<正> 任何类型的诉论中,统治者出于维护本阶级统治的需要,都在法律中规定了相应的理冤措施,以弥补审判机关裁决中出现的错误。本文试就我国封建社会的理冤制度及其借鉴作如下探讨。一、我国封建社会的理冤制度我国封建社会的立法中,虽没有明确的再审制度之名,但对确有错误的生效判决却有重新审理之实。从当事人或他人申诉的角度来说,有复审制度和直诉制度,从皇帝或司法机关主动发现和纠正冤错案件的角度来说,有录囚制度和监察制度。  相似文献   
8.
《唐律疏议》中“故”有六种用法,其中两种表示犯罪的主观意图,即“故纵”之“故”与“故杀”之“故”。张斐《晋律注》释“其知而犯之谓之故”,后世律学注释奉为圭臬。从法典渊源与律文疏解来考察,“知而犯之”仅指《唐律疏议》中“故纵”之“故”。“故杀”之“故”应用其疏解“无事而杀”。“知而犯之”与“无事而杀”非指一事,不应混淆。唐律中“无事而杀,是名‘故杀”’延续了魏、晋律注“无变斩击”的注解模式并在唐律注解中将之细化。  相似文献   
9.
清代积累了不少治边经验,如以开放的心态治理边疆,改进和完善边疆行政管理体制,因俗而治、因地立法,从治国需要出发制定对待各种宗教的方针政策等等,这些经验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同时,清代闭关锁国、排斥对外交往、海权意识淡薄等僵化的治边思想,也留下不少失败的教训,值得加以反思.  相似文献   
10.
为十月而歌     
1949年一位伟人挥动巨臂, 一声宣告驱散了五千年雾障, 鲜艳的五星红旗照亮晴空万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