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1篇
法律   18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6篇
综合类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法律的预期是社会交往、行动、信任的基础;事实上法律的预期确实在人类社会有秩序的生活中发挥这巨大作用;对于如何形成法律预期,本文认为必须:娶备三要素,即法律本身的要素、法律之外的原因和法律的惩罚性。  相似文献   
2.
设证推理相对于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而言是最具有创造性的推理,设证推理能产生新的思想,这在事实发现和法律发现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设证推理作为一种推理方法也在法院的事实认定活动中被运用,具体在判决书的说理部分有所反映。但是设证推理由于裁判者的错误判断和其本身具有的局限性容易造成不适当的使用,所以在进行事实认定活动时需要对设证推理的运用设置范围和规则,以求达到更好地追求事实真相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张坤 《法制与社会》2014,(15):82-83
"彭宇案"在社会上引起巨大反响,通过此案的判决,反映出部分人对"谁主张,谁举证"原则的运用不当。我国民事审判原则规定不能用推理的方法判断案件,"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是定案的大前提和最重要的原则。  相似文献   
4.
《北方法学》2020,(3):89-98
彭宇案判决书是我国近二十年来出现事实认定难题的典型裁判文书,其影响深远,值得重新审视其事实认定说理。本案中就调查程序事实的说理可以依据现有规则进一步补充。由于实体法理论上的争议,对本案中适用公平责任的要件事实存在说理困难。本案的主要证明对象为双方是否相撞这一核心事实,对此同样应当充分说理,但可以在原判中依据经验法则的说理之外寻找替代方案。在证明评价上,本案中最突出的问题是如何认定相互矛盾的诉外笔录和法庭陈述内容,也即两个矛盾的直接证据的证明力。此外,经由法院外人士在社会大众间传播的"媒体事实",因其影响民众对司法的信赖,也应得到重视。  相似文献   
5.
<美国联邦证据规则>第409条规则的立法政策:一是基于公共政策的考量;二是"好撒玛利亚人规则"的运用;三是基于人伦道德,也就是不能用一个人的"善"来反对一个臆想的"恶".从<美国联邦证据规则>第409条的内容来反思和评析我国2007年发生的彭宇案,不难得出"彭宇主动支付医疗费用"的证据是不具有可采性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见义勇为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之一,但是在当今的社会中出于各种各样的原因,见义勇为的人越来越少。"彭宇案"引起的争论实际上就是人们对见义勇为的鼓励,但作为法律人,我们应该通过证据形式分析案件,从而达到还原案件真实情况的目的,本文通过对"彭宇案"证据的分析,从而得到原告是被告所撞得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李淼 《前沿》2012,(12):80-81
面对"小悦悦"事件,人们除了进行道德上的谴责,还呼吁将见义勇为入法,用法律来惩罚见死不救者。究竟这种做法是否可行,结合国外的"好撒玛利亚人法",笔者从不同的角度作出了分析。借鉴国外法律的前提是需要先练好内功,法官和民众的法律思维和观念要跟得上。如果只有书面上的法条,根本的思维不作改变,仍然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钱金华 《法制与社会》2012,(13):183-184
当前社会矛盾处于多发期,人民法院担负着重大的社会责任。本文以"彭宇案"为引子,阐述了该案的前世、今生与反响,并在此基础上,从若干个方面,探讨了人民法院推进社会管理创新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9.
<正>"摔倒老人"日渐成为一个敏感的词语,对这一个群体,人们看法各不相同。长期以来,人们看到的都是如"南京彭宇案"、"郑州李凯强案"一类的事件,人们对于老年人的信任感逐渐降低,于是出现了老人倒地却无人敢扶的情况。这些事件让人汗颜的同时也令人深思,摔倒老人都是一样的吗?难道都是为了向路人讹诈钱财?还是让事实来解答吧。12月2日上午,在北京市朝阳区一路口,一个骑摩托车的外国人撞倒一名过路女子后,用中文对其破口大骂。随即,有媒体发出"大妈讹老外"的消息,引起网友热议。但警方公布  相似文献   
10.
法律和道德从来都是阶级社会统治的工具,其作用也是相辅相成的.本文拟从现今社会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摔倒老人不敢扶的社会现象发散出去,从摔倒险的热卖中思考人性与道德、法治的关系,探寻问题的根源,亟求解决的良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