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1篇
法律   5篇
中国政治   6篇
政治理论   6篇
综合类   3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昊 《前沿》2012,(12):58-59
在中国与国外的哲学史或者思想史上对于人本性善性恶的争论一直没有终结,而在性善的基本假定中又有多重的路径和表达。从孟子和卢梭迥异的法律思想体系中,可以看到两人对于人之本心善的同种表达,通过一个法文化的因素(权力观)的视角来审视和分析这种现象,能够更好地理解中西法律思想传统的区别。  相似文献   
2.
"自爱心"与"怜悯心"是《爱弥儿》中很重要的概念,其揭示了卢梭"道德"概念的基础、"公意"概念的内涵,并且卢梭由此发展出与之前的现代政治思想有本质不同的个体权利的政治哲学。这两个概念首先在《论不平等》中出现,而后在《爱弥儿》中构成了一条潜在的发展线索。从考察"自爱心"与"怜悯心"这两个概念出发,勾勒卢梭的核心思想与内在矛盾。  相似文献   
3.
巴金 《法制博览》2008,(2):10-11
我的外孙女叫端端,她生活在成人中间,又缺少小朋友,因此讲话常带“大人腔”。在念小学二年级时,她说她是我们家最忙、最辛苦的人,“比外公更辛苦”。她的话可能有道理。在我们家连她算在内大小八口中,她每天上学离家最早。下午放学回家,她马上摆好小书桌做功课,常常做到吃晚饭的时候,而考试的成绩也不一定很好。  相似文献   
4.
井禹潮 《前沿》2014,(15):205-206
“卡塔西斯”是亚里士多德对悲剧进行定义时使用的一个名词。学界历来对这个词的翻译众说纷纭。本文从亚里士多德悲剧论的角度出发,以追索其内部逻辑为方法,就“卡塔西斯”一词的不同翻译和理解进行分析、评价,试图论证解释“卡塔西斯”的最好方式就是其本身。它并非如前人所论是过程性的词汇,而是经过“陶冶”“宣泄”“涤除”或“净化”后达到的境界。它是对人类悲剧情感的状态性描述。  相似文献   
5.
陆士华 《民主》2004,(6):44-44
富于怜悯之心的人似乎越来越多。去年,因北京西郊一个“天价葡萄案”,媒体上议论大发。“P-6—2”葡萄试验品种该如何定价?如何判罚?“一石激起千层浪”,题外许多激烈言词,透着怜悯之心。比如:  相似文献   
6.
卢梭的《爱弥儿》虽然长期被视为教育论著,但是无论从卢梭本人的观点还是从其本身的意义来看,它都应当同时被视为一部严肃的政治哲学著作。卢梭以自然人性在社会中的培育和保持作为公民人格教育的关键,并以其整全性作为良善政治的合法性基础,这种建构路径不仅使《爱弥儿》与卢梭其他主要著作之间形成紧密的内在联系,而且更重要的是使之与《理想国》所描述的古典公共教育形成对照呼应。这种对比意味着应将《爱弥儿》置于更为广阔的古典政治哲学的视野下进行解读,借此发现卢梭思想中的潜在问题及其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7.
漫话生活     
墨香 《学理论》2008,(9):96-96
生活是一门外语,所有人的发音都不标准。 我们应该有怜悯之心,但不能祈求别人的怜悯。 以眼还眼将使全世界的人都变成瞎子。 狗是地球上唯一爱你胜过爱自己的动物。  相似文献   
8.
近下看到两则消息,对某些单位的怜悯动机产生了质疑。一则是被誉为北大才子的陆步轩靠卖肉维持生计的事被新闻媒体披露后,美国一家企业有意投资陆步轩的“眼镜肉店”,目前这家公司的代表已与陆步轩进行了初步洽谈,此外还有十几家企业向陆步轩敞开了大门(《三秦都市报》报道)。另一则据新华社8月17日报道,因貌丑面试千次竟找不到一份工作的天津女孩张静,日前在一家养老院找到了工作,有的企业表示要给张静进行整容.  相似文献   
9.
以"摩西十诫"为代表的律法主义理论是古希伯来宗教政治文化的核心思想。在希伯来宗教政治正典中,律法所规定的内容本身就是一系列的正义条款,它的要旨是教导人避开罪恶。而贯彻这种正义理念的途径就是对恶的审判和惩罚。特定的审判者可以基于怜悯而宽免罪恶,这一做法是对合法的惩罚权限的放弃。需要强调的是,与基督教新约以怜悯和关爱取代、甚至否定律法主义正义观的做法不同,希伯来人的怜悯观念与正义规则并不冲突。  相似文献   
10.
我爱看《上海支部生活》慕白清心专栏的寓理于实。近来一篇《“告老还乡”的为政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