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31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43篇
各国政治   58篇
工人农民   62篇
世界政治   151篇
外交国际关系   120篇
法律   1119篇
中国共产党   2096篇
中国政治   2504篇
政治理论   843篇
综合类   1473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113篇
  2022年   133篇
  2021年   164篇
  2020年   220篇
  2019年   125篇
  2018年   59篇
  2017年   119篇
  2016年   143篇
  2015年   326篇
  2014年   769篇
  2013年   592篇
  2012年   563篇
  2011年   602篇
  2010年   604篇
  2009年   590篇
  2008年   643篇
  2007年   457篇
  2006年   460篇
  2005年   360篇
  2004年   285篇
  2003年   266篇
  2002年   257篇
  2001年   229篇
  2000年   222篇
  1999年   44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培育和强化互联网思维是互联网时代领导干部提升领导力的重要途径,领导干部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型,需要厘清互联网思维的基本内涵。从历史维度来看,主要包括从经验思维到数据思维、部门思维到跨界思维、垂直思维到扁平思维、刚性思维到柔性思维四种转变。在工作实践中,各级领导干部要切实解放思想、学懂用通,适应网络化、智能化的工作环境,综合协调、循数而治,更好地发挥互联网技术和平台的作用,当好互联网时代合格的领导干部。  相似文献   
3.
在现代政治合法性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取决于其价值原则的普遍认同,这就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在哲学人学本体论上坚持"以人为本",并在认识论上准确地认识人的本质,实现哲学范式上人的本体与认识上的同一性,从而达到实践上的知行合一。但是,在关于人的本质及其认识问题上,无论是传统的形而上学人学范式还是胡塞尔以来的现象学人学范式,都没有化解关于人学范式上的本体论和认识论之间的内在紧张,这是造成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认同困境的哲学根源。马克思的人学超越传统形而上学和现象学人学范式,在"实践的现象学"意义上实现了本体论、认识论和价值论的内在统一,对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4.
易地扶贫搬迁是我国推进城镇化进程,解决贫困地区长期贫困的一种方式。贫困民众从世代生活的村落进入到政府所构建的居住空间,从个体的外在身份到内部文化生存的时空结构都发生了变迁,生存空间得以重塑,形成了独特的城市新群体。传统民族文化与原居地生存空间是共生的,生存空间的转变,生产生活空间的集约化和文化承载空间的消逝,都会引起易地扶贫搬迁民众的社会文化发生变迁。  相似文献   
5.
"微时代"是建立在互联网基础上以"微媒体"为特征的社会。"微时代"青少年法治素养出现了诸多新的特点,集中体现了新时代背景下青少年法治素养发展的趋势,同时也凸显了青少年法治素养存在的新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必须从立法、执法、网络监管等层面强化治理能力,切实提高青少年的法治素养水准。  相似文献   
6.
2020年高考政治充分利用情境为载体,以问题设问为导向重点考查学生对归纳思维能力的运用,以此来检验学生的思维品质和思维的流畅性。如何活用归纳思维突破高考政治试题,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本文以2020年高考政治试题为例谈谈两种解题策略。  相似文献   
7.
挖掘教材知识背后的思想方法是新一轮课程改革与高考改革的内在需要,是培养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常用的思维方法“必然性与合理性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在《经济与社会》教材中得到了充分体现。要培养学生的思维方法,在探究式教学中,教师不能仅仅停留于对结论的引导,更应该注重对思维方法的过程引导。  相似文献   
8.
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深水区遭遇社会转型期,历史积累的问题与改革发展的问题交织,复杂多样的社会矛盾不断涌现,尤在基层社会凸显。从根源上看,基层社会矛盾仍属人民内部矛盾,多为民众的利益诉求而非政治诉求。重构基层社会矛盾治理路径,规制各方行为,维护好群众合理合法权益,是为基层社会矛盾治理之首要任务。新形势下,应以法治思维为指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依归,培育社会组织,强化社会组织和基层部门行为以及完善基层社会自治的法治规制,从而构建多元解纷的法治机制,达成涵摄“多元、共享、参与、合作、宽容”等包容性治理元素的基层社会矛盾多元善治,从而化解社会风险,维护公正、安宁、和谐的社会秩序。  相似文献   
9.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形成了数据的普遍化和社会化,传统行政法治的内涵也因此受到了巨大冲击,行政程序作为行政法治的核心要素无疑不能例外。这既影响到行政程序在行政法中的地位、价值、内容和运行,也影响到行政程序的规制模式和构型设计。正因如此,大数据背景下行政程序规制应由粗放向精确、由程式向有序、由定性向定量、由感性向理性变迁。在行政程序构型上,应由板块式到结构式、由自洽式到自证式、由博弈式到分配式、由套路式到效率式转换,以体现行政程序的时代特性和科学内涵。  相似文献   
10.
无效法律行为转换作为无效民事行为的救济机制之一,能在最大程度上实现意思自治,符合民法公平原则。在当前我国现行法律尚无明确规定无效法律行为转换制度的前提下,通过运用无效法律行为转换,切实保护无过错当事人利益,有利于彰显诚实信用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