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4篇
  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4篇
工人农民   16篇
世界政治   17篇
外交国际关系   2篇
法律   166篇
中国共产党   62篇
中国政治   98篇
政治理论   24篇
综合类   3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57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巧毅 《政法学刊》2005,22(1):90-92
近年来,在我国房地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引入了香港地区的商品房预售按揭贷款制度我国引入后的按揭制度与香港按揭制度因法律制度的根本不同而存在区别,应将其界定为以一般债权为标的物的权利质押的方式,并将其与抵押、让与担保等相关法津制度进行区别,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在建工程权利质押制度  相似文献   
2.
房生 《时代风采》2007,(4):13-15
“房奴”一词,拜一位房地产商所赐,他们在大赚买房者的“银子”之后,送给买房者的一个名副其实的称呼。 大多数人去银行是存钱,而房奴们去银行则是送钱。从此,买房者成为房子的忠实奴仆,在一次次的去银行之前,房奴必要经历节衣缩食、勤俭持家的艰辛过程,开始日夜为供房辛苦。就像年轻夫妇生下孩子后才知带孩子的不易,住进宽敞明亮的房子才知“养”它的不易。  相似文献   
3.
预售商品房按揭行为大量出现在商品房买卖中,分清该行为的法律性质,研究清楚其真正的法律内涵,对于解决此类问题存在的风险,并进一步完善我国预售商品房按揭法律制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按说精明的人办事都该能力强,否则我们重视人才干什么。可是如今在某些领域精明的干不过木讷的,机灵的不如憨厚的。比如在广州、北京等地的房地产市场中,老板们通过一系列的数据看出,那些精明强干、头脑灵活的售房人员的销售额大多不如那些看起来朴实、反应也木讷,不太善于推销自己公司商品房的售楼员业绩好,那些外表漂亮、能说会道的售楼小姐更是糟糕,反倒是那些相貌平平,智商和知识水准在买房人之下的售楼小姐,销售业绩非凡。  相似文献   
5.
杨粉米 《理论导刊》2005,(10):78-80
房地产业是支持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行业。但是,社会资金大量向这一行业富积,引起地价上升,房价上涨,商品房空置率过高,使房地产业出现大量泡沫。基于此,要对这一行业的发展进行规范,以消除房地产业的不适当发展,促进社会经济的健康运行。  相似文献   
6.
近日有媒体报道:北京市某家律师事务所两名律师因在办理房屋按揭贷款业务中.向银行出具内容失实的法律意见书.被检察院提起公诉.要求追究两位律师的刑事责任.引起各界特别是律师界的广泛关注。律师作刑事案件有风险、作非诉讼案件出具法律意见书也有风险.作民事诉讼案件是否有风险呢?有.只是责任形式有所不同。有人以为民事诉讼案件由法院出判决、风险完全有当事人承担,实则不然,如果律师在代理民事诉讼案件中把握不当.也会险象环生,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情况。  相似文献   
7.
曾昕 《新湘评论》2002,(8):41-41
甲(女)在婚前购买了一套价值30万元的商品房,首付10万元,余款以银行按揭的形式支付,而房屋所有权证上也是甲的名字。去年10月甲与乙结婚后,银行按揭款及利息也是从甲的储蓄卡中予以扣除。乙根本就没有支付任何房款.包括首付款、按揭款及利息。结婚时,乙将他的积蓄全部拿出来购买了家具、首饰、家用电器及置办酒席。现双方准备离婚,请律师协助对其财产进行分割。  相似文献   
8.
略论住房按揭中购房人权益的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购房人权益应是住房按揭法律制度的首要内容 ,但我国相关立法对此却缺乏明确规定。本文探讨了住房按揭中购房人权益保护的几个具体问题 ,并对完善我国有关制度建设提出了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面对房地产市场里各种光怪陆离的现象,我们不禁要问.是否只有现代人才会面对如此紧张的房产问题?如果生活在古代.我们还需要为买房发愁吗?  相似文献   
10.
石嘉莹 《学理论》2015,(4):176-177
"住房乃安身立命之本",随着经济发展,房价疯长,一系列如房屋限购令、经济适用房等关于购房的限制性或者优惠性国家政策在各地颁布,在实践中出现了大量借名买房的情况。借名买房在实务中也出现了一系列纠纷,笔者拟基于实务视角,通过分析"借名买房合同"的法律关系,为该种纠纷的解决提出自己的思考,并进而向其他购房者提示"借名买房"的潜在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