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法律   12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3篇
综合类   4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张淑芳 《中国法学》2005,4(6):33-49
行政法的援用既是一个行政法的法律产出技术问题,又是一个行政法的法律适用问题,其在行政法治体系和行政法学体系中本应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令人不解的是该问题在目前行政法学中还是一个理论空白,理论上的不成熟严重制约了其在行政法治实践中的良性化格局。为了使该问题引起学界的关注并对行政法治进程有所助益,本文对行政法援用的若干重大理论和实践困惑作了初步厘清,并构设了行政法不宜隔位援用、行政法规范规制同一事项不宜多次援用、正式法律渊源不宜用非正式的行为规则、实体规范不宜再作实体性援用、程序性规范不宜再作程序性援用等规范化援用的要件,指出了行政法援用走上规范化的若干路径。  相似文献   
2.
布勒的公权理论可谓保护规范理论的始源形态,应当立足于其历史脉络与整体结构来理解。在布勒的保护规范理论中,法规的强行性排除了裁量规范,但包含不确定法律概念的法规范仍具有强行性。私益保护目的以公私益的划分为基础,构成了布勒保护规范理论的核心要义。援用可能性不同于诉讼可能性,是指受保护的私人可以援用法规范请求行政机关为特定行为。只要法律并未明确排除,即可承认援用可能性的存在。经由布勒保护规范理论所得出的公权具有严格的法规从属性,但也使公权受立法者的宰制。此外,布勒所讨论的公权仅指以特定实体决定为内容的实体性公权,程序性公权被排除在外。在审判实践中,我国法院应对布勒的旧保护规范理论保持警觉,合理地确定行政诉讼的原告资格。  相似文献   
3.
最近闹得沸沸扬扬的重庆钉子户堡垒在法院强制拆迁裁定规定的时间内,仍保留在了原地.甚至在强制拆迁令到期的前一日晚上,吴女士的丈夫已搬回了那个工地大坑里的家,打算人房同在,守卫到底.而网络上大量吴女士的支持者,也援用到了今年十月即将生效的《物权法》,要求开发商尊重吴女士的意愿.……  相似文献   
4.
5.
徐珍 《河北法学》2002,20(Z1):23-25
行政法由于其内容广泛,极富变动性,因此行政立法中有很多地方涉及到援用的问题,而在众多的援用中,由于援用过多过乱,无章可循因此缺乏一定的规范性。研究行政立法中援用的含义、分类、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办法必将对规范行政立法援用发挥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的出台使我国立法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然而,该法并没有对立法技术问题作出专门规定,这便导致我国一系列行政法文件在立法技术上存在缺陷,进而不同程度地降低了法律文件的质量。《治安管理处罚法》作为一部重要的行政法文件在立法技术上较《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大有改进,主要表现在:合理处理与相邻法的关系;适当处置立法授权;酌情控制法规援用;严格规范法律用语;准确厘定调整对象;相对周延规制主体;明确框定裁量幅度;分层设置程序规则;全面拓宽救济路径。  相似文献   
7.
朱景文 《法学》2004,(1):20-25
在完全没有涉外因素的案件中 ,法院在审理该案件时无适当的国内法律规范对该问题加以调整 ,也无相类似的国内案例加以援用 ,在这种情况下有些国家的法院直接引用外国相关的立法或案例解决该问题。而在我国司法的历史上从来没有在司法中运用外国法和比较法处理国内非涉外因素的案件的记载。但在近年来 ,随着我国法律领域的对外开放 ,也出现了在国内司法中运用外国法和比较法的案例  相似文献   
8.
李文军 《思想战线》2024,(1):137-149
为实现根据地的有效治理,根据地司法机关对当地的风俗习惯进行甄别,并根据甄别结果作出相应处理。有的风俗习惯得到援用,或作为判决中的民事法源,或在案件的事实查明、法律发现、价值权衡、裁判论证等方面发挥作用;有的风俗习惯则在甄别后被拒绝援用。根据地司法甄别风俗习惯时所秉持的逻辑,既遵循马克思主义认可习惯法权的立场,也对移风易俗的必要性和社会资源成本进行了考量。甄别援用风俗习惯需要司法者遵循唯物辩证法的司法方法论,人民司法的若干特征也因此而形成。  相似文献   
9.
10.
法院如何援用宪法说理的研究,虽是旧调重弹,但只要法院援用宪法说理的实践存续,该项研究即有价值和意义,其对于指导司法实践援宪说理并推动宪法实施、助推合宪性审查的作用不可忽略。对现有行政裁判文书中援用宪法说理的案例进行分析,无论是作为补强裁判文书说理、弥补法律漏洞、加强对行政行为的合宪性控制之目的,还是以概括型或精确型援用、理解性或非理解性援用、复合型或单一式援用等方式,能从中窥见我国行政裁判中援用宪法说理实践存在的援用条件标准不统一、援用宪法说理论证不充分等问题。因而,合宪性理解方法恰能为法院援用宪法说理论证不充分之困境提供解决路径。再者统一援用宪法规则,提供给法院援宪说理规范,并能激励法院在援宪说理上释放出更多的活力,以此加强宪法学与部门法之间的衔接互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