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篇
  免费   10篇
各国政治   3篇
世界政治   4篇
外交国际关系   4篇
法律   6篇
中国共产党   18篇
中国政治   76篇
政治理论   12篇
综合类   2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勤 《前沿》2003,(5):123-126
《文心雕龙》的历史意蕴与美学贡献@陈勤$杭州师范学院!杭州310012~~  相似文献   
2.
生态女性主义与文学批评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生态女性主义探讨了控制自然与控制女性之间的联系 ,其理论既是“女性的” ,又是“生态的” ;同时它又超越了两者。与文化领域内的生态女性主义相呼应 ,文学领域内也将诞生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旨在以解放女性和拯救自然为使命 ,探讨文学中双重统治的联系 ,深化对父权制文本的批判。  相似文献   
3.
《学理论》2015,(29)
美国黑人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作为当前成熟的、极具代表性的第三世界女性主义批评,已经成为当代女性主义理论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对美国黑人女性主义批评的定义、历史发展、核心问题,以及批评话语的建构、黑人女性主义批评的特点分别进行探究。可以充分说明美国黑人女性文学批评对女性文学、少数族裔文学及第三世界文学批评的建构有着重大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文革前十七年文学批评以现实主义理论为经典原则,建构起严苛的以政治为本位的现实主义意识形态。但在具体的批评实践中,文艺批评又并非完全限制于意识形态的政治规训,而是在可能的范围内维护艺术的自律与创作的自由。对典型人物塑造的批评与讨论反映了文革前十七年文学批评在政治性与艺术性之间平衡摇摆的"周旋"与"困境"。  相似文献   
5.
郑义 《前沿》2012,(24)
杜夫海纳是现象学文艺美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继承了胡塞尔现象学哲学的基本理论,并以此为基础建构自己的文学批评观.现象学哲学的要点在于悬置我们由经验世界所得到的知识而面对现象进行直观本质的还原.这种还原肯定了现象作为本质的自明性,同时也要求主体对客体进行本质直觉.杜夫海纳敏锐地把握了其中的关键,试图建立自己超越主一客二分的文学批评观.杜夫海纳对社会学批评与实证批评进行了分析,认为二者都是走向了一个极端,科学的文学批评应该是建立在现象学基础上的文学批评.  相似文献   
6.
文学批评分为三种视界:自发的批评、职业的批评和大师的批评。文学的首要功能是如实描绘这种生存的暧昧之处。王西平以敏锐的诗心领会了这个时代的暧昧之处,用诗歌这种特有的方式写出了这个时代的暧昧和人的生存暧昧,揭示了这个时代的核心秘密。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新文学的文学批评和文学史构建历史中,政治、商业等外在因素产生着很大的影响.从丁玲、萧红、张爱玲等几位女作家的文学史评价中可清晰地见到这一点.文学外在权力因素的影响与新文学的复杂背景和相对短暂的历史有密切关系,其存在具有一定的必然性,但是,这些因素的过分介入,会对文学史建设和当前文学发展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如何保持文学批评和文学史构建与文学外因素的适当距离,值得文学界深刻反思.  相似文献   
8.
当下文学批评的失语与批评功能的缺位已然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无论是学院派批评、行业性批评还是媒体化批评,相当程度上暗含学理性匮乏的致命缺陷,以致难以有效进入当下文学现场。当下文学批评只有融合生命体验和主体意识,真正地走向细读式与历史性的研究实践,才能有力获取更契合文本实质、贴近作家精神世界的重新认识,才能有效推进当下文学批评空间的重新开创。这对于文学批评家来说,是一种真正使命,更是一种极大挑战。  相似文献   
9.
谭东峰  唐国跃 《求索》2013,(1):165-167
当下的文学批评正面临种种诘难与怀疑,批评的品格发生了蜕变,批评的信誉也已降到了冰点。此时,生态批评出现在当下的文学批评领域中,颇引人注目并已取得大量学术成果。但生态批评仍旧面临着学理困境、生态思想与文学文本的兼容困境、生态批评的对象困境等。通过将马克思主义引入生态批评,构建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生态维度,可能是化解生态批评困境的新的出路。  相似文献   
10.
罗伟文 《求索》2007,(10):197-199
李长之的文学批评有着独特的魅力和价值。以融会中西而创新的学理自觉,李长之建构了灵妙与思辨兼容,饱含丰厚人文精神的批评理论。这一批评理论的独特性表现在:倡导感情的批评、强调理智的硬性、巧抓本质和进展。认真挖掘和阐释这位富有魅力的批评家,对我们今天的文学批评建构有重要的启示和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